-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彝族丧葬文献的研究综述
彝族丧葬文献的研究综述
【摘要】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一个客观规律,由于人类文化的介入,死亡已经不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成为了人类表达自己文化的一种特有方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应对死亡的方式,有自己民族关于死亡的一整套信仰支持其行动。彝族丧礼凝聚着彝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文化的印记。通过对目前这一阶段前人彝族丧葬研究成果的总结,可以明晰目前学术界对彝族丧葬文化研究的动态。
【关键词】彝族;仪式;丧葬
一、国外丧葬仪式理论研究概述
在人类的文化史中,对死亡问题的探索就从未止步过。对有关仪式、丧葬问题的研究,国外各个学派持有不同的观点。本文的国外文献综述部分就仅只做一个概述。
西方的人类学家如进化人类学派的著名学者弗雷泽很早就注意到人类死亡意识存在着从最初的拒绝接受死亡到最后接受死亡这样一个演变的过程。他对原始民族死亡观念和相关仪式的研究刚好符合他的“巫术――宗教――科学”的进化公式。①古典进化论的另一代表人物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论述万物有灵论时指出所有生物的灵魂在“肉体死亡或消失之后能够继续存在”。灵魂有三种形式存在:在大地上游荡;转生;灵魂在另外一个世界有特殊位置。法国著名人类学家范热内普将死亡归为为“个人生命转折仪式”的一个阶段,他指出丧葬更多强调的是分离仪式,他把对丧礼的研究放入到人生仪礼的完整过程中来看,试图去挖掘其内在的结构模式。特纳延展了范热内普“阈性”阶段的理论,他认为阈限阶段处于“结构”的交界处,是一种在两个相对稳定“状态”之间的“反结构”状态。
二、国内学者对丧葬的研究
(一)对丧葬通论性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丧葬通论性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展开的:一是史学的角度,二是民俗学的角度。席克定的《灵魂安息的地方》和罗开玉的《丧葬与中国文化》,徐吉军《中国丧葬史》等主要是从丧葬文化历史方面进行研究。从民俗学的角度对丧葬文化进行通论研究的,如徐吉军、贺云翱的《中国丧葬礼俗》,周苏平的《中国古代丧葬习俗》等。
(二)对少数民族丧葬文化的研究
如夏之乾《中国少数民族的丧葬》主要是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侯晓琳的《藏族丧葬经济研究》及吴合显的《苗族丧葬礼仪的变迁――以湖南省凤凰县山江苗族地区为例》等都是对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及其丧葬的文化功能进行分析。
三、对彝族丧葬文化进行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彝族丧葬文化研究:主要是从万物有灵,灵魂永恒;丧葬中使用的经书祭词;文化功能;变迁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围绕万物有灵,灵魂永恒的观点进行研究
卢敏飞的《腊鲁送魂归故乡――广西那坡县彝族丧葬习俗考察》,作者对那坡彝族的丧礼进行了仪式描述分析,得出丧葬仪式折射出万物有灵,灵魂永恒文化内涵。鲁仙美的《武定县石蜡它彝族罗罗颇丧葬文化论》,作者主要是通过概述罗罗颇丧葬习俗,来分析丧葬习俗中所体现出来的万物有灵宗教思想。起国庆、冯炽安的《论彝族人生祭祀礼俗》和杨剑龙、王国旭、杨高洪的《哀牢山中部彝族腊鲁人的风葬习俗》也是从丧葬仪式中分析中得出丧葬所体现的是万物有灵,灵魂永恒的思想。
(二)围绕丧葬文化内涵的观点进行研究
这一类学者主要关注的是丧葬仪式中所使用的经书祭祀词,如余舒的《威宁彝族丧葬祭祀及仪式的文化内涵――以和为例》以及余舒的另外一篇文章《彝族丧葬仪式及象征特性――以蘑菇村为例》。李永祥的《滇南彝族丧葬经书浅析》,作者在基于自己对新平县老厂乡周俊章毕摩的调查,对丧葬仪式中所用的十五部经书文化内涵进行了初探。杨长明的《彝族史诗里的丧葬文化解读》,蒋星梅《彝族创世史诗〈冷斋调〉的死亡文化解析》等都是从经书入手,进而解读其文化内涵。代琳娜、杨甫旺《云南彝族祭祀祈神及丧葬活动中的民间舞蹈》,海佐良的《告别亡灵的仪式――跳歹》,主要是对彝族丧葬过程中的舞蹈进行概述从而分析其文化内涵。覃春霞的《双柏县大麦地彝族尼苏支系丧葬仪式音乐考察》,作者主要是从音乐的角度,将大麦地民族音乐中的贝玛经腔还原到丧葬仪式中,来展现当地彝族尼苏支系的民间宗教信仰、仪式音乐和仪式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从功能论的观点进行研究
穆春林的《从贵州彝族丧葬文化透视彝族生死观》,作者从功能学派“文化需要说”中的“文化迫力”及民族心理学中的“民族偏见”的视角,从丧葬的细节中探析彝族人的生死观以及这种观念的社会功能。樊秀丽《从凉山彝族的灵牌玛都祭祀看其社会功能》,本文作者以丧葬中祭祀层次为视角,来梳理凉山彝族灵魂观的特征及其社会功能。金永锋、王春燕《巍山彝族丧葬文化特点及其传承功能》,本文中作者还是以功能学派的观点对巍山彝族丧葬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传承功能进行了分析。
(四)从丧葬文化变迁的观点进行研究
项红的《彝族丧葬习俗中的〈查姆〉》,作者对《查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从丧葬文本经书看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