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临床研究-内科学(消化系病)专业论文.docxVIP

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临床研究-内科学(消化系病)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临床研究-内科学(消化系病)专业论文

黏膜肌层 23 例,黏膜下层 79 例。炎性增生呈等回声影 173 例,低回声影 75 例,高 回声影 201 例;起源于黏膜层 275 例,黏膜肌层 102 例,黏膜下层 72 例;脂肪瘤呈 等回声影 8 例,高回声影 33 例;起源于黏膜肌层 10 例,黏膜下层 26 例,固有肌层 5 例。囊肿呈无回声影 106 例,低回声影 8 例,混杂回声影 13 例;起源于黏膜下层 79 例,黏膜层 48 例。静脉瘤呈无回声影 71 例,低回声影 25 例,高回声影 2 例,起 源于黏膜层 74 例,黏膜下层 24 例。腔外压迫呈无回声影 36 例,低回声影 88 例,高 回声影 80 例;压迫原因为气管 69 例,主动脉弓 15 例,纵膈肿瘤 3 例,脾脏 74 例, 胆囊 40 例,胰腺囊肿 3 例。 4.超声内镜与病理符合率:2232 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中,获取病理 643 例,590 例超声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符合率 91.7%。诊断准确率最高的是炎性 增生 100%,其次是恶性肿瘤 97.1%、脂肪瘤 91.6%、平滑肌瘤 90.5%,诊断率相对较 低的是间质瘤 74.5%和异位胰腺 72.2%。 结论: 1.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性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较常见的是 平滑肌瘤、炎性增生、间质瘤和腔外压迫。 2.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发生部位以胃最多见,胃间质瘤发生率高。食管病变 以食管中段最为多见,食管腔外压迫较多,其中以气管压迫为主。病变起源层次以固 有肌层最为多见,其次为黏膜肌层、黏膜下层、黏膜层、外膜层。 3.平滑肌瘤、间质瘤和异位胰腺之间的互相鉴别较困难;平滑肌瘤多发生在食道, 而间质瘤则多发生于胃内;超声下,回声不均匀、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间 质瘤的可能性比平滑肌瘤的可能性大。对病灶位于胃窦尤其是胃窦大弯,并且超声图 像示高低混杂回声影、边界欠清楚、形状不规则、起源于黏膜下层的胃隆起性病变, 多考虑胃异位胰腺的可能。 4.超声内镜下恶性肿瘤声像图多表现为低回声团块影,内部回声不均匀,各层结 构紊乱消失较易鉴别,但对其侵犯深度的判断则准确率不高,如果病灶位于胃窦或胃 角,判断准确率还要下降。更换频率为20MHz的小探头对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具有更高 的分辨率。 关键词:超声内镜;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 6 6 作 者:唐 军 指导老师:严 苏 VII VII 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临床研究 英文摘要 Clinical Study to evaluate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ng protrusion lesions of upper digestive tract Abstract Objective: 1 . To evaluate the importance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ng subepithelial lesions of upper digestive tract. 2 . To improve endoscopic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lesions (GSL) by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misdiagnosis and dissecting ultrasonic characteristics of GSI in misdiagnosis patients. Methods: Select 2232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00 to January 2014 a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These patients, 1082 male 1150 female patients , aged from 14 to 87, averaged age 53, all suffer from protrusion lesions in the upper digestive tract. Among these patients 643 have pathology, 280 patients were male 363 cases were female, aged from 17 to 78, averaged age 52. Retrospectively analyzing the spectrum of disea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