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及其英译文中评价资源对比的研究
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及其英译文中评价资源对比的研究
摘 要:由马丁于1990年创立的评价理论包括态度、介入和分级。目前对评价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媒体新闻报刊报道、演讲及政治语篇,而在诗词英译上的应用研究寥寥无几。以评价理论为依据,结合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与朱纯深译文对比,揭示译者在古汉语诗词英译过程中,对源语篇评价意义的再现手法,为译者翻译诗词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关键词:评价理论;态度;介入;级差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11-0160-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2.04.048
1.引言
评价理论又称评价系统,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是功能语言学在人际意义范畴下的扩展(李战子,2002),包括态度、介入和分级。其中,态度包括情感、判定和鉴别,指各种价值,说话人用它们来做判断,把情绪和情感反应与参加者(participants)和过程(process)联系起来(胡壮麟等,2009:319);介入包括表明语篇和作者的声音来源的语言资源,它关注的是言语进行人际或概念意义的协商的方式(胡壮麟等,2009:326);级差系统是指态度的增加和衰减,它通过两个标度轴线——语势(force)和聚焦(focus)发挥作用(Martin White 2005:136)。本文以评价理论为依据,结合辛弃疾的词——《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通过与朱纯深译文对比,揭示译者在古汉语诗词英译过程中,对源语篇评价意义的再现手法。
2.评价理论与诗词英译研究
由马丁创立发展的评价理论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理论假设的发展,是关于人际功能中“人”的部分的理论,主要关注话语中的评价资源,包括态度、介入和分级。目前对评价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媒体新闻报刊报道、演讲及政治语篇,近年来也渐有学者将其应用于小说语篇,然而评价理论在诗词英译上的研究寥寥无几。
关于诗歌翻译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翻译美学,如针对许渊冲提出的译诗要尽量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三美”说,结合具体诗歌翻译实例进行了具体研究;结合意境论、音形意、语言文化等诸多理论,探讨了诗歌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对于相关译学思想的研究近年来也层出不穷。纵观以上,鲜有学者从以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自然化特定主体间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语言资源为讨论点的评价理论角度对诗词翻译过程进行研究。故本文尝试将诗词翻译与评价理论相结合,以Martin的评价理论为分析框架,对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及其英译文中的相关语言资源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译者在处理宋词这一特殊语篇过程中,对源语篇评价意义的再现手法。
3.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及其英译文中评价资源对比研究
辛弃疾的这首《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词,打破了历来咏月思乡、感怀悲欢离合的成规。作者通过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
3.1 态度资源对比研究
态度包括情感、判定和鉴别,指各种价值,说话人用它们来做判断,把情绪和情感反应与参加者(participants)和过程(process)联系起来(胡壮麟等,2009:319)。
原文: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译文:You, the lovely Moon, where are you heading, on this lonely journey of yours?
说话人用情感表达来评价事件时,引发了听众类似的情绪反应。原词中“可怜”表明了词人对月亮的怜爱之情,朱纯深通过“lovely”向目的语读者传递了原词中“可怜”的情感意义。译者在忠实于源语言的基础上,适当结合目的语文化,极力达到二者音形意的统一。
原文: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译文:Why should you make your trip through the ocean?
Without an answer, I am so worried.
原词采用动词短语“使人愁”,表现了词人对月亮途经海底远走他乡不知其根由的恍惚忧愁。译文运用形容词“worried”,向目的语读者再现了词人的担忧,一并使用副词“so”对此进行修饰,目的语所表达的情感意义似乎更胜一筹。
原文: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译文:In case those gig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