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在逆胶束酶反应系统中的作用机制-湖南大学环境学院.PDF

表面活性剂在逆胶束酶反应系统中的作用机制-湖南大学环境学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表面活性剂在逆胶束酶反应系统中的作用机制-湖南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 化学 2011 年 第41 卷 第5 期: 763 ~ 772 SCIENTIA SINICA Chimica SCIENCE CHINA PRESS 评 述 表面活性剂在逆胶束酶反应系统中的作用机制 ∗ 梁运姗, 袁兴中 , 曾光明, 钟华, 李辉, 王伟伟 环境生物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沙 410082 ∗通讯作者, E-mail: yxz@ 收稿日期: 2010-07-02; 接受日期: 2010-09-06 doi: 10.1007/s11426-011-4266-2 摘要 随着胶体界面科学与酶技术的发展, 逆胶束酶反应系统作为酶等生物分子的高 关键词 效分离或催化转化的介质体系, 为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表面活性剂分 逆胶束 酶 子特有的两亲性结构, 能使微水相以纳米尺寸的水滴形式稳定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 为 表面活性剂浓度 酶的活性保持提供了典型的类生物膜微环境. 本文对逆胶束酶反应系统原理做简要介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 绍, 并解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变化及其构型差异在逆胶束酶反应系统中的作用机制, 综 逆胶束酶反应系统 述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在逆胶束酶领域应用的最新成果, 同时探讨了新型功能性表面活性 剂在胶束酶学中的应用前景和研究趋势. 1 引言 了过氧化物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在表面活性剂丁二酸 二辛酯磺酸钠(AOT)逆胶束体系中的催化活性特征, 逆胶束酶反应系统是胶体界面化学与生物技术 发表了关于逆胶束酶催化反应的首篇正式研究报道, 交叉领域的研究内容. 逆胶束(又称“反胶束”或“反胶 由此开创了以逆胶束酶反应系统为核心的“胶束酶学 团”), 是表面活性剂两性分子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超 (micellar enzymology)”研究领域. 过其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逆胶束介质在宏观上为均一透明的热力学稳定 CMC)时自发形成的聚集体. 其中, 表面活性剂疏水的 体系, 在微观上则可视为由高度分散的单个逆胶束 非极性尾部指向有机溶剂, 亲水的极性头部指向聚集 聚集体构成的非均一溶液, 可以为反应提供受纳米 体内部, 形成一个纳米级大小的极性核(polar core), 尺度调制的介观环境, 因而被视为纳米反应器的一 水分子插入核内, 酶分子溶于逆胶束中, 组成逆胶束 种类型. 近年来, 随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 酶反应系统[1~3]. Hoar 和 Schulman[4]最早报道逆胶束 逆胶束作为纳米反应器的优点也不断凸现[9, 10].在逆 的存在, 他们将其命名为“oleopathic hydromicelle”. 胶束酶反应系统中, 水相以纳米尺寸的水滴形式分 Hanahan[5]和 Misiorowski[6]等人曾发现一些具有分解 布在油相中, 并依靠聚集在油水界面处的表面活性 脂肪能力的酶类可以在逆胶束体系中保持较高的活 剂起到稳定作用, 与油相形成了彼此分离的微区, 该 性和稳定性, 甚至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