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药临床的应用常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中药临床的应用常识

谈中药临床的应用常识   【摘要】 中药一直被认为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而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报道日益增多,提醒我们在临床中应高度重视。中药的组方配伍上,力图小方清剂解决问题。在用量上不能随意加大,对特殊人群应遵循个体特征,在用药时间上不宜长期服用。中西药配伍更应多加注意,包括中药与西药液体的配伍;酸性中药与西药的配伍;含钙中药与西药的配伍等。应尽量避免不熟悉的中药和西药配伍。另外中药的煎制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药配伍;中西药合用;时间;用量;中药煎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2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20-02   中药是我国的瑰宝,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药在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很多医生和患者都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无任何毒副作用。但是,近年来出现的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2011年4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10年我国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报告》中,中药占全部69万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13.8%,其中中成药占99.7%,饮片不足0.4%。[1]因此需要医生和病患对中药及其制剂的临床应用常识给与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从多方面因素给与重视,才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1 中药组方、配伍正确是安全用药的基础   中药配伍禁忌的“十八反、十九畏”形成与金元时期,其中所列的药物一般不能混合使用,否则会产生毒性或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历代本草医籍也可见到“十八反、十九畏”药物同用的实例。从安全用药的角度考虑,谨慎对待含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处方。   中药组方配伍关键在于精巧合法,力图小方、轻剂解决问题,尽量避免使用大方。有统计表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能随用药总数的增加而增加,所以配伍用药以精练为宜,切记方剂庞大、杂乱。   组方中利用相杀,相畏配伍可降低有毒药物的毒性,进而降低ADR发生的可能性。单用大剂量麻黄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过度兴奋而烦躁不安,心悸心慌;单用大剂量杏仁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氢氰酸中毒而抑制呼吸,若在有效剂量范围内将麻黄与杏仁配伍治疗咳喘,其疗效优与单用麻黄或杏仁,又可降低ADR发生率。   2 中药用量和用药时间不易过大过长   2.1 中药用量切忌过大,剂量单位要以克为单位,且用量要准确 有的医生误以为中药毒副作用小,用药剂量随意增大,如牵牛子苦寒有毒,一般入汤剂3-9克,入丸散1-3克,但有医生处方用量竟达100克以上,患者服后即腹泻,排出黏液样血便,肉眼血尿。   对于动物药如蜈蚣的处方用量应以克为单位,不能以条或个为单位,因为两者在重量上可相差数倍。   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代谢能力和耐受力弱,有毒的或峻猛的中药应禁用与儿童。《中医儿科学》推荐儿童用药剂量折算比例: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用成人量的1/3,幼儿用成人量的1/2,学龄儿童用成人量的2/3或接近成人用量。   老人代谢排泄能力减弱更易药物蓄积中毒,特别对作用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敏感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改变等,一般成人用量的3/4。   总之给患者用药时注意剂量,需要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可避免造成不良反应[2]。   2.2 有毒中药成分切勿长期服用 长期应用某种中药,容易引起药物成分在体内过量蓄积而发生不良反应,如患者连续数十年服用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会导致肾衰竭。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也可能造成慢性砷中毒而造成皮肤损害,及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损害。   不仅有毒药物如此,即使一些药性平和的中药长期应用也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甘草,味甘性平无毒,但长期大剂量应用也会出现水肿、高血压、低血钾等假性醛固铜增多症。   很多中药服用时间过长,易出现依赖性和蓄积中毒。如以大黄为君药的排毒养颜胶囊长期服用会导致继发性便秘。服用朱砂安神丸可以降血压、安神,但如长期或过量服用朱砂,可以造成慢性汞蓄积中毒,损害肝肾功能。[3]   肝肾疾病患者,代谢排泄速度慢容易导致体内药物蓄积,特别是当使用有毒药物时,要考虑。肝肾机能减退这一因素,适当降低用药剂量、缩短用药时间,防止药物蓄积中毒。   3 中药与西药配伍能少不多   3.1 临床用药要重视中西药液体的配伍问题 中西药配伍问题在临床用药有时容易被忽视,而出现配伍不当情况,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产生不良反应。有资料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与0.9%氧化钠溶液合用会使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刺五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混合液中2-10μm的微粒数明显增加。因此,对临床中西药的配伍,特别是注射用药时,更需谨慎、小心,多做一些深入研究。   3.2 酸性中药与西药的配伍问题 有机酸含量高的中药(乌梅、山楂)不宜与磺胺类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