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副词“幸而”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气副词“幸而”的研究

语气副词“幸而”的研究   摘 要:语气副词“幸而”的产生大约在两汉时期。“幸”和“而”本是两个单独的词,其后形成“幸而”一词,经历了“词组―词”的凝结过程。“幸而”既能引起句子,其前面也可有其他成分;“幸而”的“语义指向”始终指向语义核心。“幸而”可以进入复句,主要构成条件复句和转折复句。   关键词:幸而 语义指向 复句   一、“幸而”的产生   “幸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十分常见的语气副词。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一书中指出:“幸而”指由于某种有利条件而避免不良后果,一般用在主语前。“幸而”同“幸亏”,多用于书面语。   《汉语大词典》光盘版2.0版本有:“幸而:侥幸;幸亏。”三者为同义词,但同中有异。“侥幸”指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灾害。通过检索《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侥幸”最早出现在汉王逸《楚辞章句》一书中:“窃快在中心兮,私怀侥幸,而欣喜也。”“幸亏”则表示借以免除困难的有利条件,通过检索《汉籍全文检索系统》,“幸亏”最早出现在元代《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一文中:“没想到,我们幸亏遇见这纳牙阿。”由此可知,副词“幸亏”出现相对较晚,最早出现在元代。   吕叔湘《语文杂记》在谈带否定成分的词的反义词时指出:“一般地说,带否定成分的词是从肯定形式的词派生出来的,二者互为反义词。”以“不幸―幸而”为一对,双音节的优势在“幸而”得到体现,“幸而”即“幸”。逆推可知,“幸而”为副词,“而”是音节词,则“幸”为副词。以上分析说明“幸”具有副词性,“幸而”是因“幸”作副词修饰连词“而”凝固成词的。下面通过考察“幸”和“而”加以验证。   (一)“幸”   许慎《说文解字》:“,吉而免凶也。从?鄞迂病X玻?死之事。故死?^之不。”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吉而免凶也。吉者,善也。凶者,恶也。得免于恶事为幸。从?鄞迂病?壅撸?不顺也。不顺从夭死之事会意。胡耿切。十一部。夭,逗。死之事。左传所夭札。不终其天年者也。死谓之不幸。依韵会本。死为不幸,则免死为幸。”由上述可知,“幸”指使人免去灾祸或不好的事情。   《春秋左氏传?宣公》:“妾不才,幸而有子”。《史记?公孙弘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疾。”前句以“有子”为幸,因为“有子”而避免了某种不良的后果;后句以“罹霜露之疾”为不幸,因为遭受霜露入侵而感染疾病,产生了不良的后果。《论语卷四?述而》:“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卷六?先进》:“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幸”与“不幸”是一对相反的存在,“幸”是遇到有力的条件而得以免除灾难,“不幸”则是无有利条件而遭受灾难。   (二)“而”   许慎《说文解字》:“而:?a毛也”。“而”本义为“胡须”,后被假借为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而”又经历词性引申为连词。《现代汉语大词典》光盘版2.0版本记录“而”可作连词:①表示并列。犹如,又。《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②表示承接。犹就;然后。《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连词。表示递进。犹并且。《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④连词。表转折。犹然而,却。《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⑤连词。表假设。犹如果。《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而死,谁其嗣之?”⑥连词。表因果。犹因而,所以。《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⑦连词。连接?钣镉诙?词。现常用于把表示目的、原因、依据、对象的状语连接到动词上,与前面“为”“为了”“因为”“由于”“就”等用语相呼应。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⑧连词。用在主语、谓语之间以强调主语,含有“竟然”“却”之义。《诗?墉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1)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楚辞?招魂》)   (2)幸而得葬,薄之,无厚也。(《汉书卷六三》)   (3)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汉书卷六八》)   (4)未尝闻中国礼义,陛下幸而赦之。(《汉书卷九四上》)   (5)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晋书》)   (6)不行者决渎之,幸而得雨,报以处一。(《春秋繁露》)   (7)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风俗通义》)   分析以上例句,“而”后表示一种结果“得脱”“得葬”“得息”“赦之”“得存”“得雨”“得之”,这些结果都是在有利条件下得到的。结合《现代汉语大词典》中“而”的用法,可推断出“幸而”的“而”有连词的性质,表示承接,相当于“就,然后”之义。   (三)“幸而”词汇化的条件   先秦典籍中有“幸”“而”同时出现的情况,然而“幸而”当时并不是作为一个词组,“幸”或表示“宠爱”义,或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