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字原始意义的研究文献概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字原始意义的研究文献概述

美字原始意义的研究文献概述   摘要:现有关字研究文献在内容上大抵与许慎之说发生关联:有的继承拓展,有的整合超越,有的质疑否定;在研究方式上则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研究效果上美字初义的种种诠释从多方面呈现出现代美学思想的气息。   关键词:美;美字原初意义;中国美学史   中图分类号:B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4)03―0100―04   随着西方美学思想在中国的流行,“从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到80年代的美学热,在中国培养了一支庞大的美学队伍。”与此同时,中国学人发掘本土美学思想的热情也渐渐高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的体系性建设成了中国美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对“美”字初义的阐释就成了学人们首先思考的问题。   从现有美字研究的著述看,根据其着眼点的不同,大致可以分成四类:其一,从文字学的角度研究美字字义。这类著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探讨美字的原初意义,虽然这对研究其美学意义具有奠基的作用,但他们并不是为了解决美字如何提升为美的问题,如李圃《古文字诂林》,郑红、陈勇《释美》等。其二,在中国文化研究中涉及对美字的解读。这类著述的重点也不是为了专门研究美字的美学意义,而是根据行文的需要从文化学的角度揭示“美”字的初义。如《生殖崇拜文化论》《巫、舞、美三位一体新证》等便是这样的文献。其三,在中国美学中牵扯到美字如何演变为审美的问题。这类著述虽然是在学人们的美学自觉意识中展开,但它们也不是“美”字研究的专门文献,如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张法《中国美学史》,臧克和《汉语文字与审美心理》等。其四,围绕美字原初意义,从各个角度展开对美字的美学意义所做的肯定性或否定性的专门研究。这类著述不仅数量多,而且都有强烈的美学自觉意识,探讨的也大都是美字如何走向审美的问题。   本文主要以文献的出版时间为逻辑顺序,而不采用以“六书”为顺序的呈现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至少有三大缺陷难以回避:一是不能直观地将美字研究的历史脉络呈现出来;二是弱化了中国学者美学意识的自觉性,容易使人误以为中国学者对美字的研究就滞留在文字训诂上;三是以“六书”为的叙述方式并不能全面涵盖美字研究的所有文献。因此,本综述以时间为序,将研究粗分为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虽然这种划分方式可能会打断美字研究承继性的逻辑连贯,但毕竟能够做一种较客观的呈现。   在论80年代以来人们对美字研究的内容之前,我们先对古代至上世纪70年代末人们对美字阐述的大概情况作一概述。   最早解释美字的是东汉许慎,其《说文解字》曰: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从许慎的解释看,美字原初意义与味、人、善密切相关。南唐徐铉注释《说文解字》云“羊大则美,故从大”。清人王筠《说文句读?卷七》则说“羊大则肥美,故从大”。从徐、王的解读看,美大抵是味觉与视觉共同作用的结果。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从甘,羊大则肥美,引而申之,凡好皆谓之美。”在解释许慎“羊在六畜主给膳”又云:“膳之言善也。羊者,祥也。故美从羊。”段说不仅在“味”“善”两个方面继承许慎之说,而且由许说之甘味推及五味,并将美的内涵扩大为“凡好皆谓之美”。不过,段说把羊与祥相联系的做法,又为后来的学者们从羊文化、图腾、祭祀等角度发掘“美”字初义奠定了基础。   对于近代以来的美字的诠释情况,本文主要依据李圃《古文字诂林》将商承祚、高田忠周、于省吾、王献唐、马叙伦、李孝定等学者较有影响的研究做一个简要叙述。近代以来的学者们更注重科学客观性,注重将考古学的成果应用到美字研究中,甲骨文、金文等是他们研究的重要材料。商承祚《殷墟文字类编卷四》说美字之象角敬之形。高田忠周《古籀篇八十》认为美字原初就是指肉味之义,后来引申为食味之美和佳善之称。王献唐《中国文字第三十五册》既否定了许、王、段等人把美同“味”“善”相联系的做法,也不同意商承祚美像角饰的”看法。王献唐认为角饰和羽饰的差异与中国氏族文化相关。根据契文和金文的字形,“炎族羌人首上戴角为饰,黄族则否,黄族首上皆插毛羽,不以羊角为饰”。炎族人和黄族人的区别就是“大为黄人形象,人为炎人形象”。他的观点是“毛羽加于女首为每,加于男首为美”。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七》认为美“从大、芈声”,《周礼》作“嫩”,而??为嫫的转注异体。?Z之初文从“大”犹从“女”,而?Z有色好之义,为女人之美。于省吾《释羌、苟、敬、美》说美字象人象“大”上戴四个羊角形,“大”象人之正立形。他又根据商代金文的四个字形得出结论说,鹿角或羊角都系美的初文。李孝定《金文诂林读后记卷四》认为从金文、卜辞以及金甲文看美不仅可以从“羊”,也可以像王献唐那样解作“羽饰说”,并且还有其它意涵,有些很难确定。新中国成立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