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十年来传世文献引说文解字的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传世文献引说文解字的研究述评
摘要运用传世文献引《说文解字》进行校勘是还许书之原貌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此投入了较大的热情。不仅论文迭现,而且时有创见。与此同时,也存在着某些问题。文章试图通过对近十年来传世文献引《说文解字》研究论著的平议,总结其特点,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传世文献《说文解字》校勘特点
一、引言
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文字学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问世不久即受到高度重视。不但郑玄注经、应劭著《风俗通》援引之,且模仿和增补《说文》之字书亦相继出现,《字林》和《玉篇》为其代表。此外,《经典释文》、《文选》李善注、《后汉书》李贤注、《史记》三家注、《五经正义》、玄应《一切经音义》、慧琳《一切经音义》、唐代类书等一大批具有深远影响的著述也都大量称引《说文》。有宋一代,徐铉、徐锴对《说文》进行全面系统的校勘,厥功至伟。自此,大、小徐本成为后代学者研究《说文》最重要的底本。其后《宋本玉篇》《广韵》《集韵》《类篇》《六书故》《古今韵会举要》《字鉴》《本草纲目》《康熙字典》《尔雅义疏》《论语正义》等典籍也都大量征引《说文》。自汉至清,传世文献引《说文》俨然成为系统。
运用传世文献征引《说文》校勘大、小徐本是清代学者研究《说文》的重要方法之一。除《说文》四大家之作外,钮树玉《说文解字校录》、严可均《说文校议》、沈涛《说文古本考》等是这一专题的经典之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部分研治《说文》的学者迁台,将“朴学”之风随即带入并发扬光大,各种专题研究论著纷陈迭出。据蔡信发《一九四九年以来台湾地区〈说文〉论著专题研究》(2005)一书统计,自1949年至2004年,台湾公、私立大学院校中文研究所之硕博士学位论文凡128篇,专著59部。其中传世文献引《说文》研究之硕士学位论文11篇,博士学位论文1篇,专著1部。因资料不易见,且台湾学者论文为我们下文参较对象,故兹不嫌烦,移录如下,以备查检。硕士学位论文有徐传雄《唐人类书引〈说文〉考》(1970)、陈光宪《慧琳〈一切经音义〉引〈说文〉考》(1970)、李威熊《〈经典释文〉引〈说文〉考》(1971)、柯金虎《〈大广益会玉篇〉引〈说文〉考》(1971)、黄桂兰《〈集韵〉引〈说文〉考》(1973)、李义活《〈字鉴〉引〈说文〉考》(1983)、韩相云《〈六书故〉引〈说文〉考异》(1986)、沈壹农《〈原本玉篇〉引述唐以前旧本〈说文〉考异》(1987)、王紫莹《〈原本玉篇〉引〈说文〉研究》(1999)、翁敏修《唐五代韵书引〈说文〉考》[1](2000)、吕慧茹《〈古今韵会举要〉引〈说文〉考》(2001);博士学位论文为李淑萍《〈康熙字典〉及其引用〈说文〉与归部之探究》[2](2000),专著为曾忠华《〈玉篇零卷〉引〈说文〉考》(1970)。蔡书对每篇论著皆标明名称、作者、指导教授、出版时间、摘要和平议,读者自可参考,兹不赘述。
继之赵成杰在蔡文基础上广泛搜集,将1990―2010年之重要“说文学”专著和1950―2010年之期刊论文纳入《台湾〈说文〉学研究综述》一文中。二文去其重复后,尚有硕博士学位论文:陈焕芝《玄应〈一切经音义〉引〈说文〉考》、庞贵聪《〈字汇〉引〈说文〉之研究》、王胜忠《〈广韵〉引〈说文〉之研究》;期刊论文:李达良《李善〈文选〉注引〈说文〉考》、刘建瓯《唐类书引〈说文〉考》[3]、曾忠华《〈广韵〉引〈说文〉考》。另据王胜忠《〈广韵〉引〈说文〉之研究》之“台湾地区以某某引《说文》为题相关论著一览表”载,研究此专题的论著尚有:朱学琼《〈玉篇〉引〈说文〉考异》(1974)、刘燕文《〈切韵残卷〉S.2055所引之〈说文〉浅释》(1983)、郭景星《〈文选〉李善注引〈说文〉考异》(1989)等。
近十年来,我国大陆学者对这一专题亦投入了相当大的热情,不但单篇论文时现,且学位论文屡见。据初步统计,专论传世文献引《说文》的论文汰其重复后有45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16篇。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数字只是对传世文献引《说文》进行专门研究的论著,论著中只是提到此主题的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下面先就笔者所见,择取精华,略加平议,不当之处,祈请指正。另因资料所限,本文写作遗漏在所难免,敬希谅解。
二、传世文献引《说文》研究述略及平议
(一)《淮南子》注
运用《淮南子》许慎注研究《说文》的论文仅见1篇。郭向敏《〈淮南子〉许注与〈说文解字〉字义之比较》(2007)一文选取《淮南子》许慎注之《泰族训》和《要略训》的单字训释与大徐本逐一比对,认为二者虽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分,但总体吻合。虽然作者称“比较《淮南子》许注与《说文》的字义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但目前学术界对《淮南子》注之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