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槐树湾乡油茶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docVIP

金寨县槐树湾乡油茶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寨县槐树湾乡油茶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金寨县槐树湾乡油茶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介绍了金寨县槐树湾乡油茶发展历程和经营现状,分析了该乡发展油茶产业的优势条件,提出了以育苗、造林和低产油茶林改造为主的油茶发展经营对策。   关键词油茶生产;现状;发展潜力;对策;安徽金寨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5-0125-02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茶油因其优于其他各种食用植物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号称“东方橄榄油”。茶油及其副产品还是制药业和化工业的上等原料,用途十分广泛。金寨县槐树湾乡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曾是当地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槐树湾乡地处皖西大别山北麓,金寨县中心,梅山水库上游东岸,林地总面积8 133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6 400 hm2,林木蓄积量12.95万m3,森林覆盖率68%,有乡、村、组林场22个,经营面积1 866.7 hm2。全乡最高海拔868 m,最低海拔120 m,其中海拔500 m以下面积占70%。该乡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较为优越的水热条件。年平均气温15.5 ℃,无霜期228 d,年平均降雨量1 381 mm,土壤多为山地黄棕壤,呈微酸性和中性,pH值5.5~6.5,植物资源丰富,油茶是主要的优势树种之一。20世纪末由于茶油加工工艺落后、茶油质量不高、味道不好、市场疲软,给油茶生产带来很大冲击,广大林农生产经营油茶效益不佳,积极性受挫,原有茶园荒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油茶有了新的、更加全面的认识,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食用油结构、维护国家油料安全、增加森林资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金寨县已经被省政府列为全省油茶主要产区县,槐树湾乡油茶生产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油茶生产现状      1.1油茶发展历程   20世纪50~60年代槐树湾乡广大干群积极响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大力发展油茶生产,采取“集中会战”的形式,共营造成片油茶林153.3 hm2,加上散生油茶树全乡共有油茶树13万株。1980―1986年全乡平均每年产油茶籽140 t,最高年份1982年产油茶籽190 t。现有油茶资源较多的村有14个,其中9个重点村油茶林面积占全乡油茶总面积的95%以上(见表1)。随着20世纪80~90年代板栗生产的发展,加上茶油价格的下跌,部分群众砍掉油茶种植板栗,从而造成油茶生产的严重倒退。现有的油茶园已非昔日的丰产稳产的高效经济林,而是和其他树木伴生的荒芜油茶园,任其自生自灭。截至2007年,全乡油茶籽产量不到20 t。荒芜的油茶园,等待人们去开发、经营和利用。   1.2现有主要油茶品种   寒露子又名小包子。果实在10月初成熟,花期早。茶果皮薄,出籽率高,含油多,出油率高达26%~30%。树体紧密,分枝多,夹角小,叶片小而密,比较抗风,叶端尖而翘,春梢多,常着生2个以上的丛生果。开花期在10月上旬至12月下旬,盛花期11月上旬。此品种主要分布在查坪、兴田两村。   霜降子又称大果子。果实在10月下旬成熟。果形大,颜色以青、黄色多;果内籽粒较多,一般6~9粒,树干粗大,树冠宽广,分枝较少,叶片大而肥厚。一般开花期在11月至翌年1月,盛花期11月下旬;落花较少,成果率较高。此品种主要分布在板棚、响潭、槐湾三村。   中降子又叫中包子。果实在寒露、霜降节之间成熟。果多而大,果内籽粒6~8粒,果形以椭圆形、球形较多,果皮以红、黄色较为普遍,抗病力较强,产量较稳定,出油率较高,达23%~25%。树形介于寒露子、霜降子之间,开花期比寒露子略迟,比霜降子略早。主要生长在响潭村林场一带。   喜诸子其特点是结蕾、开花、结实特多,抗病力强,落果少,大小年不明显,出油率与寒露子近似。果实小,果形多为圆形、椭圆形,颜色多为黄色或青色,亦在寒露节成熟。花细小,多为5瓣;树形、叶形近似寒露子。在槐树湾乡广泛分布。   1.3茶油加工现状   全乡现有榨油机(简易)4台,与1980―1986年10台相比,减少了6台,年产茶油仅2 750 kg,加工机械落后,出油率低,且为初加工,油质差,包装简陋,价格低,平均价格仅为18元/kg,只在当地出售,未形成市场。      2发展潜力      2.1优势分析   槐树湾乡发展油茶有三大优势条件。一是现有油茶资源较为丰富。若通过对现有低产、荒芜油茶林采取抚育管理等措施,增加投入,当年就可以大幅度提高茶籽产量。二是立地条件较好。该乡山场海拔较低,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油茶生长,通过造林可扩大油茶面积。三是油茶营造林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当地群众栽培油茶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一旦打开茶油市场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