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发展的现状调查及的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子发展的现状调查及的思考

附子发展的现状调查及的思考   摘 要 附子不仅是川产道地中药材,还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材之一。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双酯型乌头碱有很大毒性,中医一般炮制后入药。基于此,以四川江油附子为例在对附子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附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附子;产业发展;中药材   中图分类号:R285;F326.1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9-110-02   笔者在2013年和2014年暑假期间到四川江油进行社会实践,对江油河西、彰明附子的生产、加工进行了较全面的了解,走访了当地农民和农技站工作人员,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目前附子生产加工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期待能对附子的发展贡献力量。   1 附子性状及发展概况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炮制为白附片、盐附子、黑顺片、淡附片、炮附片。属温里药,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   附子最初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韩保升讲:“正者为乌头,两歧者为乌喙,细长三、四寸者为天雄,根旁如芋散生者为附子,旁连生者为侧子,五物同出而异名,苗高二尺许,叶似石龙芮及艾。”《本草纲目》记载:“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是也。”乌头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南至广西省北部,北至秦岭和山东省东部,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多栽培。乌头、北乌其主根可以生出好多小的子根茎,围在主根的周围,有小茎连接,为乌头生出的子代小乌头,附于周围故形象称为附子,故其子根称为附子。主根及其子根历来被药用,故称乌药。所以,乌头是其主根,乌药是对整个植物的称呼,也包括各类乌头与附子。所产的附子来年又可以作为种子繁殖下一代附子,相对下一代的附子,原代作种子的附子就叫做乌头了。所以,乌头与附子只有药材生长年龄的差异。这大概属于附子乌头原本的名称内涵[1-2]。   由于社会大发展,对附子社会需要量的不断增加,野生附子已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大规模家种附子生产应运而生。四川是附子的主产区,早在宋神宗时期就有规范化的种植文献。杨天惠在《彰明县附子记》中对四川附子的植物特性、种植时间种植范围、种植方法、采收季节和加工方法等均有详实的记述。当时不只四川,云南、广西、陕西、浙江、厦门等地都有种植,但四川产的乌头附子效果最好,时间久了,所有的家种乌头都命名为川乌,所有家种乌头的子根都叫附子,这一习惯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各大中药市场如湖南、陕西、湖北等家种的乌头都叫川乌,各地乌头的子根加工品都叫附子[3]。   附子传统产区主要为四川江油和陕西勉县、城固。建国后发展的新产区有四川的布拖、安县、城口、美姑,陕西的汉中、南郑、户县、兴平,湖北的竹山、竹溪;河北晋县、元氏,云南的巍山、丽江、宾川,山东的菏泽、潍坊等。以四川江油、陕西城固种植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行销全国并出口,四川布拖近年附子栽培发展较快,有后来居上之势[4]。   2 附子生产和加工现状   附子种植是江油河西、彰明等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当地政府重点发展的农业项目,但目前种植面积逐年减少,附子生产和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2.1 种植成本高   江油附子需到平武、青川等地购种,种苗支出大;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摘尖、修根,劳动强度大,人工需要多。随着人工费不断上涨,成本越来越高,部分农民改种其他收益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   2.2 市场不稳定   鲜附子收购价格波动较大,虽然总体在上涨,但幅度小于人工和肥料等生产资料的上涨,影响了农民种植附子的积极性。   2.3 加工工艺技术水平低   附子加工方法主要是传统的加工工艺。目前,保留并在工业化生产大量运用的是胆巴浸泡切片加热蒸制的工艺路线,其他加工方法因成本高应用较少,附子目前的加工工艺的存在以下缺点。   2.3.1 生物碱等有效成分损失大   附子经过胆巴浸泡、老水煮、清水脱胆等工序后,酯型生物碱损失达80%到93%,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存在过度炮制[5]。   2.3.2 毒副作用大   传统工艺加入了胆巴,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钙,氯化镁,还有其他重金属,有一定毒性,脱胆工艺并不能完全脱去。附片炮制后钙离子、镁离子、锶离子大幅增高[6]。“含胆片”的胆巴平均残留量约是“清水片”的5倍,最高达到11倍[7]。   2.3.3 加工周期长   附片传统加工生产一批附片需要10~15d,而附子采收期较短,特别是江油附子,采收期一般在10d左右,而附子不耐贮藏,生产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必须处理大量附子。汉中、布托、云南附子采收期也多集中在下半年。实际生产中附子往往过度浸泡;同时,在非生产季节生产设备闲置的情况突出。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