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话全浊声母送气规则的研究.docVIP

陕西宝鸡话全浊声母送气规则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宝鸡话全浊声母送气规则的研究

陕西宝鸡话全浊声母送气规则的研究   摘 要:语言接触与特定的使用群体造成了宝鸡话古全浊声母送气规则由“无论平仄一律送气”逐渐向“平送仄不送”进行转变的规律,这成为方言特点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宝鸡话 全浊声母 送气规则      宝鸡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宝鸡话隶属中原官话区关中方言西府话分区。早在71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宝鸡市辖区内的北首岭、温家寨、刘家崖一带已是原始氏族繁衍生息之地。综观宝鸡的历史,有过辉煌,也有过沉潦。宝鸡曾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曾“北杂夷虏”,沦为西北边陲,成为不同民族文化接触的前沿。这样的独特人文历史背景,使得宝鸡方言颇具特色。      一、与普通话全浊声母送气规则的比较      笔者以宝鸡话的二十四个声母作为轴心,依次考察了每个声母所对应的普通话声母,结果发现宝鸡话声母系统中送气音与普通话声母系统的送气音不完全对应。   以声母p和p#688;为例,宝鸡话声母p共有155个例字①,在普通话声母系统中读音相同,也读为不送气的双唇塞音;但宝鸡话声母p#688;的所有的144个例字中,有30个在普通话中读为不送气音p,这30个字为古全浊声母字。这一现象反映出宝鸡话与普通话在古全浊声母清化后仄声字是否送气的问题上存在着差异。   由此,笔者对古全浊声母进行了分析,根据调查资料整理出表1:全浊声母的平声字(除从、船母外)几乎全部读送气音,仄声主要读为不送气音(222个字),其比例占到所有全浊仄声字(274字)的81.02%。这些数据说明,宝鸡话古全浊声母清化后送气的基本规则是“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表1:古全浊声母今读送气情况表   古声母 ?K母   (106) 定母   (139) 从母   (76) 崇母   (27) 船母   (21) 澄母   (75) 群母   (84)   今读调类 平   (42) 仄   (63) 平   (61) 仄   (78) 平   (46) 仄   (30) 平   (13) 仄   (14) 平   (16) 仄   (5) 平   (34) 仄   (41) 平   (42) 仄   (42)   送气 42 31 60 13 33 5 13 3 34 4 42 3   不送气 33 1 65 13 25 14 13 5 37 39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该声母或调类所属例字数。)      二、对宝鸡话全浊声母送气规则的研究差异      此前学术界关于关中地区方言的研究都一致地将古全浊声母清化送气规则描写为“无论平仄一律送气”。   辛世彪先生(2001)研究指出:“晋南、关中方言古全浊音读送气清音,可以上溯到唐代。”“唐代长安音走的是平先仄后而且擦音先清化、塞擦音次之、塞音最后的路子,清化后无论平仄都送气。这个音系在中唐以后成为共同语的标准音。直到近代仍然对西北地区发生权威性影响。晋南、关中、陇东、豫西一带至今仍然是古全浊音清化后无论平仄一律送气的类型。”[1]   郭沈青先生(1999)也曾对宝鸡方音浊母清化规则进行过专题研究,以常见的142个古仄声浊母字为调查对象,得出了“……宝鸡方音浊音清化无论平仄一律送气”[2]的结论。   张维佳先生(2005)在研究关中方言全浊声母清化的语音机制时,也对123个常用的古全浊塞音、塞擦音仄声母字做过调查,调查资料显示宝鸡地区古全浊声母常用字今读送气音的比率为63%。结合其他地区的方言资料以及古文献资料,最终他得出了“古全浊声母读送气音是古关中方言的一个重要特征”[3]的结论。   以上三位先生的研究反映了学界对关中方言(包括宝鸡话)全浊声母送气规则的认识,即“无论平仄一律送气”。   鉴于笔者的研究结论与学界的看法出现差异,本研究又以郭沈青先生研究的142个古仄声浊母字为对象,进行了一次对比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郭先生1999年所作的调查,发音合作人年龄为58岁以上,这如郭先生在文章中交代的,他们代表的是市区的老派读音,此次笔者的专项调查发音合作人年龄在50岁左右,与郭先生的合作人相差近20岁,是新老派读音混合的代表。   调查结果显示:有51个全浊声母字由送气音转入不送气音,不送气的百分比由1998年之前的13%上升到48.59%(祥见表2)。   表2:全浊声母字送气变化表      (注:“今读不送气音(2)”为郭先生一文中的“今读不送气”所辖之字。“今读不送气音(1)”为原郭文认为送气,而笔者的调查对象读为不送气音的。)      三、产生差异原因分析      “今读不送气音(1)”所辖字有以下特点:   1.所指非本地之物,也多用于书面表达,则表述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