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玉米种质资源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的研究.docVIP

部分玉米种质资源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分玉米种质资源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的研究

部分玉米种质资源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的研究   摘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近年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等北方玉米产区新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其主要病原菌为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 (Wakker)Boed 。本文研究了辽宁省部分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的抗病性差异,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间以及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C8605-2、A801、沈151、沈152、沈3336等一批主栽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均为感病类型(S~HS);而具有热带或亚热带血缘的78599类、沈137、沈135等一些外来种质资源均为抗病类型(R~HR)。杂交种之间抗性也有很大不同。   关键词: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种质资源;抗性鉴定;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S432.2 + 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3-22-2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近几年,由于我国北方玉米主栽区品种更换以及气候变化,使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984年段双科首次报道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但未分离到其病原菌。1995年,赵来顺等按照柯赫法则鉴定出病原菌为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 (Wakker)Boed〕。随后,戴法超等将这种叶斑病定名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目前,该病已在辽宁的绥中、瓦房店、丹东、昌图及沈阳等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1996年绥中县弯孢菌叶斑病发生较为严重,25513公顷玉米普遍发生,严重发生面积达18155公顷,绝收面积1820公顷,减产粮食约8000吨,给绥中县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害。    本研究收集了辽宁省部分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研究,筛选出抗性稳定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病育种提供了技术保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所供鉴定的杂交种及自交系由沈阳市农科院及辽宁省农科院等单位提供;玉米弯孢菌菌株由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提供。   1.2 菌源准备及接种方法    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接种于高粱粒培养基上(高粱粒培养基制备方法:高粱粒经煮30~40 分钟后,装入三角瓶中于121℃下高压蒸汽灭菌1小时,冷却后备用),在23℃~25℃下黑暗培养。培养5~7 天后,菌丝布满高粱粒。以水洗去高粱粒表面菌丝体,然后将其摊铺于洁净瓷盘中,保持高湿度,在室温和黑暗条件下培养。    试验于2011年沈阳市农业科学院实验地进行。4月28日播种。每个试验材料种植4行,行长4米,行距0.6米,每行15株,施用长效复合肥6月25日在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的13叶期左右接种高粱粒,每株5~10粒,待30天后调查发病情况。   1.3 调查方法及分级标准    每个杂交种及自交系调查15株,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调查重点部位为玉米果穗的上方叶片和下方3叶,根据田间病情分级标准,逐份材料进行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    田间病情分级标准及抗感性划分:    1级(HR):叶片上无病斑或仅在穗位下部叶片上有零星病斑,病斑占叶面积少于或等于5%。    3级(R):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6%~10%,穗位上部叶片有零星病斑。    5级(MR):穗位下部叶片上病斑较多,占叶面积11%~30%,穗位上部叶片有少量病斑。    7级(S):穗位下部叶片或穗位上部叶片有大量病斑,病斑相连,占叶面积31%~70%。    9级(HS):全株叶片基本为病斑覆盖,叶片枯死。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自交系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    由表1可见含有热带血缘的自交系如沈137、沈139、599等表现为高抗或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可以作为抗源多加利用。其他类群中应用已久的自交系多表现为感病,如Reid群的5003、7922、C8605-2等;旅大红骨群的丹340、旅9宽等;塘四平头群的K12,沈152等。而各类群近年新选育的自交系在抗病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旅大红骨群的丹598,塘四平头群的昌7-2,Reid群的PH6WC等。由于Lancster群在辽宁地区的应用较少,所试材料中最好的抗源还是Mo17。    以下类同 The same as below。   2.2 玉米杂交种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                                                                                  由表2可见,在所鉴定的23个杂交种中,含有热带血缘的杂交种表现的抗性较好,例如沈单16、沈玉17等;而含有Reid或旅大红骨血缘的杂交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