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术后感染7例剖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术后感染7例剖析
摘 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例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行内固定物取出并清创术,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针对性应用抗生素,结合口服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中药汤剂,局部红外线治疗,伤口定期换药。结果 该组7例患者术后感染得到控制,伤口愈合良好,均在12~18天内顺利拆线。结论 对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行内固定物取出并清创术,结合应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骨折 内固定术 术后感染 清创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209-02
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感染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与术前准备、内固定器材的选择、手术技巧、术后处理和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是否合理规范等诸多因素有关。术后感染影响和延迟骨折愈合,内固定物及不稳定的骨折断端作为异物所产生的刺激也不利于感染的控制,两种因素互相影响,加大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难度[1],该文通过对7例骨折术后感染治疗的分析,探讨临床治疗的方法。
1 典型病例资料
例1:李某,男,48岁,以“右锁骨处红肿、疼痛4年,脓性渗出2月余”为主诉入院,查体见:右锁骨处红肿,疼痛,局部窦道形成,钢板外露,有脓性分泌物。无发热,右肩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加重。右上肢末梢血循、感觉、运动可。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DR示:右锁骨骨折,骨折线模糊,对位对线良好,可见金属固定影。入院后取伤口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择期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锁骨骨折术后感染内固定物取出并清创术。术中内固定物完整取出,彻底清除坏死及化脓组织,并再次送细菌培养并做病理组织活检,术后据药敏结果予以抗炎、改善循环等药物对症治疗,术后第1、2天局部行特殊物理降温,第3天开始行红外线治疗,术后第二天开始服用中药汤剂,方以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伤口定期换药,术后13天伤口愈合良好,拆线后出院。
例2:刘某,男,33岁,以“右外踝骨折术后局部红肿、疼痛、渗出2月余”为主诉入院,查体见:右外踝处有一长约10 cm手术切口瘢痕,有异物感,刀口处持续红肿,有黄色分泌物渗出,右足屈伸受限,可触及内固定物,局部压痛,无纵轴叩击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DR片示:右外踝骨折术后改变,骨折线显示不清。入院后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外踝骨折术后感染内固定取出并清创术。术中内固定物完整取出,彻底清除坏死及化脓组织,并送病理组织活检,术后患肢高分子石膏托外固定,据药敏试验结果予以抗炎、改善循环等药物对症治疗,术后第1、2天局部行特殊物理降温,第3天开始行红外线治疗,术后第二天开始服用中药汤剂,方以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伤口定期换药,术后17天伤口愈合,拆线后出院。
2 讨论
2.1 术中注意事项
(1)清创要彻底。术中从原手术切口进入感染病灶腔,先留取炎性肉芽组织和脓液标本以作细菌培养、药敏实验和病理检查,再拆除内固定物,反复搔刮钉道,彻底清除炎性肉芽组织、脓液及钢板周围假膜,以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用注射器抽吸庆大霉素合生理盐水冲洗钉道,并以碘伏浸泡,生理盐水反复冲洗。(2)引流要通畅。钉道出血难以止血,术后易出现局部血肿,应充分引流,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造成深部积血引起伤口感染,要做好术后观察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2.2 抗生素的应用
手术切口部位感染主要是由革兰阳性球菌引起,对预防手术感染应选用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强的头孢一代和对革兰阴性菌兼有作用的头孢二代。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2]。应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应用敏感性抗生素,不可滥用,否则不但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也易造成菌群失调及二次感染。
2.3 中药汤剂的应用
骨折术后感染属于中医“附骨疽”范畴。病因病机:外伤包括手术所伤致邪毒侵入,深窜入里,留于筋骨,瘀血阻滞经脉,郁久化热,热腐成脓。热毒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治疗上以清热解毒,燥湿敛疮为治则。方以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物组成:黄连9 g,黄芩15 g,黄柏9 g,焦栀子15 g,金银花20 g,连翘15g,野菊花12 g,蒲公英12 g,紫花地丁12 g,天葵子12 g,丹参15 g,土茯苓20 g,炒薏苡仁30 g,砂仁10 g,陈皮12 g,炙甘草6 g。方中以金银花为君,清气血热毒;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天葵子均各有清热之功,佐以黄柏、大黄、黄芩等苦寒之品,具有清热燥湿,敛疮之功,并以土茯苓清热解毒、滑利关节,炒薏苡仁祛湿健脾,砂仁温中化湿以防寒凉太过伤及脾胃。全方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