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父母主婚权剖析.docVIP

中国古代父母主婚权剖析.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父母主婚权剖析

中国古代父母主婚权剖析   摘 要:中国古代父母对子女人身有绝对的控制权,主婚权是其表现之一,主婚权表现在对子女婚姻缔结和解除拥有决定权。父母作为主婚人在享有权力的同时,若出现违律时,还要承担一定责任。主婚权体现了权、责一致性。本文将从礼法两方面对父母的主婚权进行分析。   关键词:主婚权;法律;婚姻   中国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有决定权,婚姻缔结不是以男女双方感情为基础,而是服从父母的意志。父母可以命令子女?c任何人缔结或解除婚姻,子女不得违抗,否则就违犯法律。父母拥有主婚权,礼法都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本文将对父母主婚权的成立、主婚权内容以及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进行探讨。   1 中国古代父母主婚权的成立   秦汉之前,礼仪在婚姻中起着很强的约束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礼教之一,婚姻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意愿,男女婚姻必得由家长来决定。早在《诗经?齐风?南山之篇》中就有“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可见在古代结婚,必须要告诉父母,并取得父母的同意。若儿子与妻子感情好,但其父母对其妻子不满意,就必须将其妻子休掉。《礼记?内则》: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也,子行夫妻之礼焉。没身不衰”。可见,就算儿子与其妻不合适,父母满意,就必须要行夫妻之礼。由此可知,古代婚姻的缔结和解除都必须听从父母的意志。   汉代规定主婚必须由父母之命才合乎礼,父母主婚的制度已经完备,但尚未纳入法律。《白虎通?婚娶》曰:“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媒约何?远耻防淫洗也。”[1]可以看出,子女无权自取婚嫁,必须要由父母包办,父母是子女婚姻的主婚人,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子女淫乱蒙羞。若子女不听从父母之命另娶他人或自取婚嫁,这样的婚姻是不被承认的,不合礼数,子女也谓之不孝。这样的规定,体现了对家长权的维护和封建礼教的伦理思想。   唐代以法律的形式把父母对子女的主婚权予以规定。《唐律疏议?户婚》“嫁娶违律”规定:“诸嫁女,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无者,从余亲主婚。若夫亡携女适人者,其女从母主婚。”[2]这里规定了主婚人的顺序,祖父母、父母直系尊亲属为第一主婚人,期亲尊长为第二顺序主婚人,余亲尊长为第三顺序主婚人。这里还规定了寡妇携女改嫁,母亲为其女第一主婚人。若子女违背父母的意愿,在外自取婚嫁,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并称之为不孝。《唐律疏议?户婚》规定:“诸卑幼在外,尊长后为其订婚,而卑幼自娶妻,已成者婚如法;未成者从尊长,违者杖一百。”[3]由此可见,父母对子女卑幼的婚姻有决定权,在外已婚者可予以否认,要顺从父母,违者杖一百。这种主婚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并有强制的效力。这种婚姻绝对权还体现在对寡妇的强制改嫁上,《唐律疏议?户婚》规定:“诸夫丧服除而欲守志,非女之祖父母、父母而强嫁之者徒一年,期亲嫁者减二等。”[4]由此可见,父母强嫁寡妇受法律保护。父母的主婚权不仅表现在对子孙结婚的决定权,对离婚同样拥有决定权,可以凭着自己的意志命令子孙离婚,根本不顾子孙的意愿。《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之母因对刘兰芝不满,逼迫焦仲卿出妻,最后两人自尽殉情。 可见,古代婚姻是父母包办,与子孙的意愿无关。   2 中国古代父母主婚权的内容   父母为子女主婚,实际上并不仅仅限于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很多父母为了财或权以子女的婚姻为手段进行联姻。同时,也会因为父母意愿或家族利益而逼迫子女离婚,一般男方家庭占主动权。另外父母在享有权力的同时,还要承担一些责任和义务。   (一)决定子女结婚的权力   父母作为主婚人,并不考虑子女意愿,而是从家族的利益出发来联姻的,子女可以成为自己敛财的工具。古代婚姻要行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纳征,也就是聘礼是核心部分,只要女方家庭接受了聘礼,那么婚姻就就有法律效力。父母可以根据对方家的经济状况与聘财多少决定自己子女婚姻的缔结。据《旧唐书?许敬宗传》记载礼部尚书许敬宗为了敛财将两女儿分别嫁给蛮酋冯盎之子、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多纳金宝,以求富贵。[5]可以看出许敬宗不仅是因为对方的钱财,更是因为要稳定自己的政治地位,与政治权贵联姻。甚至一些父母为了敛财,不顾年龄悬殊,将女儿嫁给白发老人。据《太平广记》记载崔玄综官四品,年五十八,娶了十九的女子,对方虽嫌其年龄,为食其贵禄,竟嫁之。[6]这就是父母作为主婚人从自己利益出发,不顾子女意愿,而造成的悲剧。   在古代联姻、和亲是保障家与家、国与国稳定和安全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样子女就成了政治的牺牲品。据《新唐书?张嘉贞传》记载,德宗时,名将李晟希望通过“为子请婚”的方式与大臣张延赏和解。[7]可见不顾子女意愿的联姻是上层阶级进行政治活动时常用的手段。父母会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而和亲,这样儿女成家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