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画的游艺图像看汉代人的精神面貌.PDFVIP

从汉画的游艺图像看汉代人的精神面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汉画的游艺图像看汉代人的精神面貌

从汉画的游艺图像看汉代人的精神面貌 黄 芬 【内容摘要】汉画中包含大量角力竞技、乐舞百戏、博弈与赛巧等的游艺场景,其表现手法 既有真实的刻画,又有大胆的艺术想象。两汉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国家的强 盛,促进了汉代游艺的发展和繁荣,汉画中的大量的游艺图像反映了汉代博大包容、刚健勇 猛的时代特征,也印证了汉代人崇尚享乐、重礼守节的精神面貌,体现了汉代人追求长寿、 永生的神仙信仰。 【关键词】游艺;汉代;精神面貌;汉画像 【作者简介】黄芬,女,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 游艺,即游戏的艺术,是各种游戏或娱乐活动的总称,是人们以娱怀取乐、消闲遣兴为 主要目的而进行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游艺源于一般的人类活动,包括劳作、社交、竟争等, 两汉时期,政治统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些因素都促进了游艺活动的发展与盛行。 《淮南子·原道》中说“游于江浔海裔,驰要衮,建翠盖,目观《掉羽》、《武象》之乐,耳 听滔朗奇丽激抮之音,扬郑卫之浩乐,结激楚之遗风,射沼滨之高鸟,逐苑囿之走兽,此齐 [1] 民(凡民)之所以淫泆流湎” 由此可知,早在西汉民众即已热衷于赏乐、射猎等游艺活动, 汉画像中大量角戏、博戏、百戏场景充份地反映了当时游艺活动的盛况。本文中汉画的游艺 图像,源于画像砖、石,墓室壁画、帛画等,这些图像与墓葬相关,是特殊安葬礼仪的产物。 游艺活动通常是人们精神风貌最直接的写照。近代学者林语堂曾说过:“若不知道人民 日常的娱乐方法,便不能认识一个民族,好像對于個人,我們若不知道他怎样消遣闲暇的方 法,我们便不算熟悉了这个人。”汉画游艺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对真实场景的刻画,也有大 胆的艺术想象,汉画中的游艺图象反映了汉代博大包容、刚健勇猛的时代特征,也印证了汉 代人崇尚享乐、重礼守节的精神面貌,体现了汉代人对“生”的无比热情,对仙境的无限向 往。两汉时期,佛教刚传入但还未有全面影响本土文化,以上所述的性质展示的是纯净的中 国本土风格。 一、刚健勇猛 汉代诞生于秦末战乱,汉代人自然延续了前代的尚武精神,视角力竞技为习武的重要形 式。角力主要包括格斗、斗兽、驯兽等力量型的活动,源于先秦的角抵戏;竞技包括马戏、 骑射、田猎、蹴鞠等力量与技巧混合型的角逐活动。不管是角力还是角逐,游戏者除了凭借 力量外,还须不同程度地施展技巧和战术来取胜。汉画通常还通过对角力双方大胆夸张地变 形,表现其刚健的力量感和运动感,同时通过点线面快节奏的转换,表现竞技活动的娱乐性、 戏剧性、技巧性。 汉王朝与罗马帝国几乎在同一时期处于东西方,巧合的是两者都盛行角斗竞技。通过角 斗竞技,可使帝国保持亢奋的备战状态,大规模竞技活动,还有军事檢阅和演习的意义。汉 朝的角斗活动,注重的是娱乐性和技巧性,强调的是自身体会,无论老少强弱,都可以身体 力行。罗马更是以角斗闻名于世,在一堵古罗马残壁上,至今仍可以依稀见到“打猎、进浴 场、看角斗,寻欢作乐, 这就是人生。”但是在古罗马角斗士一直由奴隶充任,人与人斗是主 [2] 要题材 。 武士角抵见于临沂金雀山汉墓帛画(图1),图中间一人戴长冠,着宽大罩衫,腰系红 526 带,两个角抵者怒目逼视,摩拳擦掌,正处于“引而未发”的紧张时刻。画面左侧旁观者, 拱袖肃立,当为裁判,其神态与武士形成鲜明对比。角力比赛,后来逐步演变为娱乐性的杂 技艺术,这在南阳县陇西寨格斗画像中可见一斑(图2)。画面中二人击剑,其一展肢作水袖 舞,另一扬剑似在轻轻地点击;左侧二人在旁观战,右侧一人执剑,另一人执槌盾倒地。对 比之下,古罗马角斗士刻意追求超乎常态的体格与体能,角斗规则更严,规模更大,需要专 职裁判(图3)[3] 图1 角抵帛画(临沂的金雀山汉墓) 图3 罗马角斗马赛克(Galleria Borghese出土) 图2 格斗画象石(南阳县陇西寨东汉) 从西汉到东汉,斗兽的习俗逐步向驯兽演变,前者借力、恃勇,后者凭技、用智,反映 了汉代社会风尚的演变。虎口观牙画像记錄了原生态的角力游艺(图 4),胡人腰佩长剑, 只身斗双虎,胡人

文档评论(0)

tangzhao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