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育美学原则坚持.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文教育美学原则坚持

论语文教育的美学原则坚持-中学语文论文 论语文教育的美学原则坚持 杨风银 (宁夏灵武市第一中学,宁夏灵武750400) 摘要:语文教育对人性完满的追求是美育的目的,但现实语境让语文教育的美学原则坚持存在难处。恢复和坚持语文教育的美学原则需要从美学作为感性学科本身去寻求出路,美学自身的发展和新的生长点也为语文教育的美学原则坚持提供了可能性,环境美学对体验的重视就给出了启示。 关键词 :语文教育;美学原则;感性;环境美学;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271-02 荀子讲:“性者,本始朴材,伪者,纹理隆盛也。无性则伪无可知,无伪则性不能自美。”“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荀子·性恶》)人之本性与外在伪饰的辩证关系,在荀子这里是深刻的,因为他能够解释人的后天修行的理路渊源。在审美教育上,我们为人之本性服务而言可能是个不好的预设。但在另一个考察层面上来推断,结论不一定就是让人沮丧,毕竟这还是操作实践的问题,需要实际检验,但愿能够鼓励起我们“事在人为”的勇气来。 一、美学原则坚持的难度 席勒讲:“艺术是自由的女儿,他只能从精神的必然而不能从物质的最低需求中接受条规。”从艺术这一美的具体的形式出发来解决一个时代的关于人性的命题,面对的真正难题就是实用。生存中欲望的满足会比艺术带来的美的享受更有效的多,加上大众文化的无孔不入的侵袭,审美生存的空间日益萎缩。这自然成为现代教育的实际处境,也是语文教育的美学原则坚持的难处。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选择忘记,在一种特定的情境里陶醉在意象创造的艺术世界里。那像是做梦。———我们不在做梦的时候想起梦醒后的现实。而在艺术世界里铸就的人性在现实强大的物质欲望面前能坚持多久?意识到这个难题本身或许是个罪过,但又不得不经常面对。 马克思分析这种基于私有制根源的需要时说,“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从而生产的某种新的方式和生产的某种新的对象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具有何等的意义: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显现和人的存在的新的充实。”而“在私有制的范围内,这一切都具有相反的意义。”[1]人作为个体在私有制的前提下往往从他者的身上确证自我的存在,这种客观“利他”的思路却不对自我和他者造成真正的好处,相反,结果是在满足他者的需要中让自我也陷于一种分裂的状态。个体人在他者的身上开始抽象一种自我的理想,如此,人格就被外在的规定,这是一种私有制前提下的文化逻辑。在一种小的系统内考察语文教育,应试教育就是这种社会逻辑的操作。这自然就违背了对人性完善的语文教育中的审美原则的坚持。 按照荀子的辩证逻辑和席勒的实际拷问,现实教育的行为和教育策略的执行不一定就是无路可走。对人性的坚守和对美学原则的坚持在荀子的逻辑上是辩证同一于人的完善追求。工具理性的一度张扬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了灾荒,但人类历史的文化成果在类型上本来就是多元的,分为形而上和形而下虽然很粗糙,也可以基本概括:道与器在解决人的现实生存和终极追问上还是能够被接受的分类。教育中对实际的追逐使得应试教育一度盛行,如此的后果是人的审美教育的长时间缺失或被覆盖掩藏起来。这应该是个可怕的后果。启蒙理性开始激发人个体的单方面潜能,鼓励人的单向度发展。这样的情形在注重审美原则的语文教育的现实中也曾经一度蔓延和泛滥。用诗性回归去向物质欲望下的异化人性进行救赎行动,这很需要勇气,也得讲求策略。 二、感性:回归美学本质 1750年,鲍姆嘉通以“easthetics”为名开启了“美”作为学科的先河。美学一词在鲍姆嘉通那里是以”感性“为核心的,即美学是关于感性的学科。美学的思辨对学科本身发展来讲是必须的理性要求,但对感性的核心地位不会构成威胁或造成颠覆。因此,语文教育的美学原则坚持就不能忽视文本和组织形式的感性化追求。 席勒将18世纪德国的时代问题归结为政治问题,而政治问题的裂痕又归罪于分裂的人性。当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现状让席勒完成了这样一次大转折,同时也深刻地认识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审美来拯救人性的方式成为席勒对付残酷人性的选择,也是席勒追求人性和谐的一个伟大设想。这是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写作的潜在逻辑和目的。现时代语文教育实践的语境,跟席勒面对思考人性时的不敢说完全相同,它们作为美育对人性的塑造目的来讲,是一致的。文化作为历史和时代的完美结合,是审美教育的最稳固的语境。传统与时代恶习又构成了文化的当下语境。要恢复语文作为灵魂塑造的神圣性就是个审美教育的难题。传统的高尚化和对人性的理想型构筑设想,与时代教育的语境构成一种对立关系,复杂而周到地影响到语文教育的现实操作和实际效用。黑格尔讲,“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