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假新闻对媒体公信力影响.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虚假新闻对媒体公信力影响

论虚假新闻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新闻学 论虚假新闻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孙 伟 【摘 要】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许多虚假新闻,这是对媒体公信力的摧残和伤害。虚假新闻的产生及危害也需要新闻工作者和受众的知晓和关注。新闻机构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的报道是赢得媒体公信力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虚假新闻 媒体公信力 对策 一、虚假新闻与媒体公信力的关系 虚假新闻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发布假信息欺骗受众的一种舆论,是不真实客观的报道。媒体的公信力, 是指新闻媒体赢得社会公众信赖和认可的能力。它是在社会大众的长期判断和评价中形成的。它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 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 在虚假新闻频频出现的媒体行业中,提高媒体公信力不仅是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进而整合社会、影响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媒体的受众亲和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然而有的新闻媒体却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赚取大众的眼球,公然的挑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进行虚假新闻的报道。 二、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 1、作风不实,片面的了解或猜测报道 2012年10月4日在《南京晨报》的“南京新闻”版报道《江宁一鹿场长假每天有人排队喝鹿血》。记者称十一期间,梅花鹿养殖场的会客厅一大早便挤满了城里的男女老少,经打听,全都是排队喝鹿血补身子的。后来还有因为没喝到鹿血的几个人与养殖场的老板吵起来。同时还有记者拍到一男子在梅花鹿前拿着鹿角吮吸血的图片。南京人因此被指残忍和血腥。真相在10月16日央视调查下得知,有几个人到养殖场询问出售鹿茸的事情,并看看梅花鹿,其中一个只是拿着鹿茸照个相而已,谁知却有如此荒唐的后果。 2012年10月11日《燕赵都市报》刊出报道称,柴静在清华大学的讲座中,批评“你幸福吗?”的提问方式不尊重被采访者。这个报道被网友大量转载,有的网站甚至为了吸引更多的点击量而改了题目。但事实却是在这次讲座中完全没有这个话题,并有校方全程视频作证。记者片面的不实报道确实是增加了点击量,吸引了网友的关注成为热点,但丧失了作为新闻人要遵守真实报道的基本原则,降低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2、金钱的诱惑,私利至上的报道 2013年10月18日,广州《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因报道中联重科财务作假内幕被拘留。10月26日,陈永洲坦诚自己受人指使收人钱财,发表不实报道。据他供述,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发表了10余篇中联重科的负面报道,仅有一篇左右是在采访下完成的,其余都是他人现成文稿,自己在此基础修改加工,有的甚至连看都没看,就刊发在《新快报》等媒体上。 2008年10月27日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矿难,事发后采访的只有少数是真正的记者或新闻单位工作人员,多数是冒牌。而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矿方想瞒报而用大量的金钱去做交易封媒体的口。已确认有一人假借媒体之名涉嫌诈骗。俗话说得好,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媒体或记者能严格恪守职业道德标准,做到真实、客观、公正,维护新闻的公平和正义,不受金钱的诱惑,怀有一颗为新闻受众还原真相的心,就会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反之,媒体人如果为一己私利而收人钱财去做不实报道,不仅有悖于良心和业界规范,更会被社会大众所唾弃,媒体的公信力也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3、道听途说,调查不明的报道 2013年4月5日,据《新文化报》报道,在长春市财神大厦2楼的市场里,一位老人突发脑梗塞摔倒在地,一名商户见状拨打了120电话,但在这期间却有52人陆续从老人身上跨过,大多面容平静。约5分钟后,一名路过的“白衣女子”守在老人身边,守护并安慰老人,直到急救人员赶到才离开。而这段时间里,又有126人从老人身上跨过。整个过程中,共有178人从老人身上跨过,只有白衣女子一人帮忙看护老人。《新文化报》以《长春老人因脑梗塞摔倒白衣女子坚守救护》为题,报道了市场监控录像记录下的“这冷漠和温暖交织的一幕”。真相却是老人倒在一条重要通道,好心人也第一时间打完120,行人只是从此处小心迈过,并且怕发生脑出血等二次伤害才不敢扶起。白衣女子看似有一定的医疗经验。可见记者在报道新闻时,片面的了解事实,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对事实也没有进行多方取证,这从根本上是有悖于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的,如果我们的新闻报道中大量的充斥着这类虚假新闻,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威胁,所以记者在了解新闻事实时,必须要力求全面、准确,为受众去还原事实的真相。 2013年12月3日由东方IC发布的一组《外国小伙扶摔倒大妈被讹》的图片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等媒体广泛转载,据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表述“一东北大妈在经过骑车老外时突然摔倒自称被撞,并死命抱住对方不撒手。经医生检查并未受伤。大妈随即再度倒下并称难受,外国小伙不得不给付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