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哀牢越人文化剖析
哀牢越人文化剖析
【摘要】:越人是哀牢夷主体民族之一,他们原居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域,在新石器时代开始进入哀牢国地,同当地濮人共存发展,在相互吸收、补充的历史过程之中,发展了自身独具民族特征的越人文化。
【关键词】:哀牢;百越;越人文化;民族特征;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百越即古代越族,是我国古代长江以南最大的一个族群,因支系众多,战国末年又称为百越。据考古资料,4000多年前,越族先民就自今两广经滇东南进入哀牢国地,与当地濮人交好。他们带来了以磨光直角平肩石斧、石锛为代表性器物的越人文化,在民族的分化与融合历史过程中,成为哀牢文化的重要组成。哀牢濮、越族系虽不同源,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文化因子,他们共同发展成为哀牢夷的主体民族。
一、 哀牢越人文化的传入
越人文化传入哀牢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与百越民族的发展与演变紧密相关。在新石器时代,由长江下游地区、闽江下游、珠江下游、红河中下游、澜沧江—湄公河下游、怒江—萨尔温江中下游地区一直到伊洛瓦底中上游地区,广泛分布着一支庞大的越民族群体。《汉书#8226;地理志》中说百越民族:“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仅是我国境内分布情况,百越民族分布区域之广阔,自会稽沿至伊洛瓦底江流域一直到今印度阿萨姆邦。其分布地跨越了我国的江苏省经浙、闽、桂、黔、滇及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到印度的阿萨姆邦,呈半月形。在这个半月形地区内,属空气湿润,气温高,雨量充沛的热带亚热带气候,诸河流之间分布着众多山地、丘陵、盆地,犬牙交错,溪流纵横其间,为百越民族群体提供了适宜的生态自然资源。因此,越民族群体的居住环境总的说来是分布在平原低地、山间盆地和靠近江河湖海、水道纵横的地区,这样的地理生态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相互作用,孕育出了固有的民族文化特质。
二、文献、考古中的哀牢越人文化
越人进入哀牢境地后,主要分布在今大理、德宏、临沧、西双版纳等地州,在内部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下,经过融合、分化和重新组合,形成了现代的傣族。历代文献记载了哀牢越人的称谓变化、生存境况、族群分布及演变。西汉《史记#8226;大宛列传》载:“昆明……其西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昆明”即指主居金沙江两岸至洱海及其以东地区,出自氐羌系统的民族群体,“滇越”则是居住在今德宏、保山西南部、临沧和思茅南部、东至西双版纳及其南外地区的越人部族,在这一区域普遍流传着乘象、象战、象耕之俗。晋代《华阳国志#8226;南中志#8226;永昌郡》载:“永昌郡,古哀牢国。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有穿胸、儋耳种、闽、越、濮、鸠僚,其渠帅皆曰王”,对哀牢越人“越”“僚”并称,西部(今德宏等地)称“僄越”,东部(今西双版纳等地)称“鸠僚”,有时简称“僚”,在西部永昌郡气候适宜于五谷生长,且居民种桑养蚕,且“有兰干细布,兰干,僚言纻也”。
到唐宋时代的《蛮书》、《唐书》等文献中,哀牢越人后裔有了金齿蛮、银齿蛮、黑齿蛮、绣脚蛮、绣面蛮以及“漆齿”“雕题”“茫蛮”等十多种族名,他们分布在三个区域:一是开南及其以南地区,即今景谷到西双版纳地区;二是“永昌城南”包括今德宏等地;三是怒江中游以西到丽水城、安西城,即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 。此时的南诏国境内居住着大量的濮越族人,有大量越人首领参与到南诏政权中,并对南诏文化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考古资料看,哀牢越民族群体尽管地域分布甚广,在历史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差异性,但就总体而言共性特征是鲜明的,有共同的考古文化,反映出越人的经济、社会习俗、精神文化等民族群体特征。冶炼青铜器是百越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组成,哀牢越人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青铜时代,他们和濮人一起发展了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制造出包括生产工具、武器、乐器等生产生活用具。据考古发现,在西双版纳勐腊、景洪,思茅镇沅,德宏潞西、梁河,保山隆阳、龙陵、施甸、昌宁、腾冲,怒江泸水的很多地点都出土了百越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性器物——磨光平肩石斧和有段石锛,“它们是大量越人新石器时代就在此居住、活动的物证” 。据文献记载和古今学者考证,越人以制造和使用青铜钺而得名,哀牢夷青铜文化中,有大量技术成熟的铜钺,保山、临沧、德宏一些区县出土的靴型钺、伞型钺,德宏、保山怒江边出土的叉角肩铜斧,腾冲出土的青铜铜鼓,都是哀牢越人的典型器物。大量的考古资料都证实,哀牢是越人的世居地。
栽培水稻是哀牢越人的又一重要的文化特征,百越是我国稻谷的最早栽培者,年代距今近四千年的昌宁城东营盘山遗址出土炭化稻米7000多克,是云南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古稻遗存,距今近三千年的耿马石佛洞和南碧桥遗址各出土了大量炭化稻谷,营盘山西南河耿马现今仍为傣族聚居区。另外,纺织和干栏式建筑也是哀牢越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体育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小学体育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 VIP
- (2025)冠脉介入培训试题答案.docx VIP
- 毛利人的传统文化.pptx VIP
- 新西兰毛利文化课件.pptx VIP
- 固体物理学 -课件(3.1.1)--第三单元课件.pdf VIP
- 小学三年级上册体育计划及教案(全册)(表格式107页).doc VIP
- Dell戴尔Dell 32 Plus 4K QD-OLED显示器 - S3225QC用户指南.pdf
-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教材解读.pdf VIP
- 遗失补办户口本授权委托书.doc VIP
- 2020年自考《播音与主持创作基础》练习试题及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