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尹l理学思想剖析
尹l理学思想剖析
摘要 尹?l是程颐的弟子、两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重要理学人士。其一生笃守伊川之学,重视孔孟之道,提出“主一即是敬”、“身心收敛即是主一”,强调“真知”必能行的修养践履之功,对理学在中原地区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 尹?l;中原理学;主一
中图分类号 B244.99
文献标志码 A
理学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理学所讨论的主要哲学问题是“性与天道”,同时也涉及政治、教育、道德、史学、宗教等各方面问题。在回应佛道挑战、挺立儒学本位的过程中,中原地区的理学人士做出了重大贡献。
尹?l在理学史上虽不像二程那样影响巨大,但作为二程的重要弟子之一,对二程之后理学在中原地区的传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尹?l理学思想的探析可使我们对理学在中原地区的传承有新的认识,同时还能深化对二程后学思想的研究。
尹?l(1071-1142),字彦明,一字德充,河南洛阳人,安定学派胡瑗、濂溪学派周敦颐、涑水学派司马光和百源学派邵雍的再传弟子,20岁时为举子,并在苏季明的引荐下直接师事程颐。北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发策有“元?v邪党之问”,尹?l不对而出,终身不再应进士举。钦宗靖康初年(公元1126年),尹?l因为钟师道推荐而被召至京师,赐号“和靖处士”,学者因称其“和靖先生”。其作品有《论语解》《孟子解》《和靖集》。
一、笃守师学
据《宋史》记载,当时求学于程颐即伊川之门的弟子很多,但像尹?l那样“质直弘毅,实体力行”的却很少。伊川曾以“鲁”字赞许尹?l,并说“我死,而不失其正者尹氏子也”,认为尹?l可继承其学说。又说“吾晚得二士”,尹?l即是其中之一(《宋史?道学传二》),可见程颐对其评价之高。
事实上,尹?l一生确以维护洛学正统为使命。在宋高宗打算像召程颐那样“自布衣除崇政殿说书”来提拔尹?l时,尹?l“累辞不得,设祭于伊川,乃上道”,到九江之后,谏官陈公辅上疏攻击程学,尹?l并没有因此放弃师说,而是“止不进”,并上奏说:“焯师程颐垂二十年,学之既专,自信甚笃。使焯滥列经筵,其所敷绎,不过闻于师者。舍其所学,是欺君父。”尹?l自言其受教于程颐20余年,对程学既专且笃,即使让自己为帝王讲说经典,所讲也是“闻于师者”;如果让自己放弃所学,那就是对君主的欺骗行为。
黄百家在《宋元学案》中说,尹?l在伊川门人之中“天资最鲁”,但却“用志最专”,其为学以守护师门之说为宗旨,注重持守涵养。朱熹曾说:“和靖直是十分钝底,被他只就一个敬字做工夫,终做得成。”尹?l追随伊川20余年,对伊川思想深有体会,他的很多看法都得到伊川的认可。
在尹?l看来,要了解二程的思想主旨。应依照伊川的指示,不去看《语录》,因为《语录》只是只言片语。关键是要从伊川本人日常言谈举止、为人处世之处领悟伊川之心性和修为。尹?l说:“程先生《遗书》,虽以讲说而传,亦以诵解而陋。况其所论所趋,不无差误,岂惟无益,害又甚焉。”认为《二程遗书》虽然是借助讲说而得以传播久远,但同时也因为仅仅是“诵解”而被局限;更何况《遗书》所讲所趋并不完全符合二程思想,其中也有一些差误之处,如果局限于《遗书》所讲的话,不但没有好处,相反会造成更大的谬误。
尹?l更推崇伊川《易传》,认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是伊川《易传》中最重要的一个命题,也是研读伊川《易传》“最切要处”。“《易》之道如日星,但息于理未精,失于机会,则暗于理者也。圣人复生,恐不易吾之言”。他认为《易经》所蕴涵的道理如同日星一样昭著,由于对此理把握不够精微深入,所以“暗于理”而失去机会;即使是圣人重生,也不会反对自己的这种看法。尹?l认为,理解《易经》及万物规律,要正确认识事物内部所蕴涵的对立的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而不能片面地看问题:“正在未到《泰》之上六,便要知《泰》之将极;未到《否》之上九,便要知《否》之欲倾也”。就《易经》泰卦和否卦而言,泰卦象征顺利祥和、畅通无阻,而否卦则象征困难挫折,艰难险阻,一般人处在顺利之时往往会放逸不羁、安于享乐,在否卦时会灰心失望,丧失斗志,这都是不对的。尹?l从“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角度告诉人们要注意物极必反的道理。
此外,尹?l又强调伊川“理一分殊”、“动静一理”的命题。尹?l多次说“动静只是一理。阴阳、死生亦然”,并把自己“动静一理”的观点告诉伊川,伊川让他进一步说明,尹?l于是用听见的寺院钟声为比喻,认为“动静一理”“譬如钟未撞时,声固在也”、“说着静,便多一个静字,说动亦然”,对此回答伊川很高兴,告诉尹?l说:“且更涵养!”
在传承师说的过程中,尹?l提出了“主敬说”,试图为其所强调的“理一分殊”、“动静一理”、“体用一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