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都商报汶川大地震报道剖析
成都商报汶川大地震报道剖析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猝然降临,国人丝毫没有心理准备。在这场猝不及防的8.0级地震面前,成都媒体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准确地报道地震信息,打破了以往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作为地震灾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成都商报》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品格、公信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报道理念:快、准、全、深
1.快
时效性是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生命。5月12日14点28分地震发生,傍晚7点左右,《成都商报》发出成都地区第一张号外,告诉市民汶川县发生地震,震中不在成都。时隔两小时,晚上9点,又发出第二张号外――《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震中不在成都,请市民放心回家》做成大字标题,商报全体员工上阵,30万份号外被分发到街头市民手中,还有一部分远发至受灾严重且信息闭塞的都江堰地区,惊魂未定的市民开始了解事件的真相,惶恐的情绪也相应得到安抚。这一切仅仅发生在几个小时内,而这几个小时,通讯中断,记者之间也无法联系,凭借职业素养而行动,开创了不定时连续发布号外的新形式。
2.准
力求“快”的同时,《成都商报》同样把握好了“度”,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实事求是、准确而有分寸地将地震的真实情况有策略、有步骤地展示在公众面前。
5月12日,地震发生后,成都虽不是震中,但市民是否可放心回家?《成都商报》发第一份号外并没妄下结论,在抗震救灾指挥部得到权威判断后,再紧随着出第二张号外告知市民。5月14日,“成都水质受到污染”的谣言在坊间流传,记者第一时间赶到自来水公司请工作人员证实,于15日向市民传达准确信息“成都用水安全正常,不要惊慌”。地震发生后,还出现了一些缺乏科学依据的所谓“权威观点”,报纸并没有人云亦云,随“风”变幻,保证对问题引导不偏离科学的轨迹。面临诸多的余震预测信息,5月21日的报道《成都主城区不是余震区》,采访了四川省地震局预报所所长,并配以图解,整版分析了成都平原的地势和余震走势,给成都市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3.全
汶川大地震短时间内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成都商报》力求信息的全面丰富,报道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满足广大公众对信息的需求。5月13日起,《成都商报》大部分版面都是报道地震,每日有10版以上的地震特刊,发挥纸媒解释、分析报道的优势。所谓“全”,《成都商报》还表现为一种“完整性”意识,不仅是对整个灾难事实做真实记录,还包括对地震后果的分析、抗震救灾工作教训的反思和对未来减灾措施落实效果的监督,并以此对全社会减轻灾害、“防患于未然”的意识的提升和强化产生积极影响。《灾后重建要防止“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就算领箱牛奶也至少要签三道字》、《不得向受灾企业个人催贷》等报道还起到良好的舆论监督作用。
4.深
尽管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报道具有偶然性和不可准备性,可短时间内,《成都商报》同样在“深”字上下了苦功夫。5月14日《都江堰聚源生死大营救》详细报道了聚源中学被困学生营救的全过程,表达了尊重生命的崇高敬意;5月23日《请战!寻找绝境中的生命坐标》以日记的形式报道一群志愿者深入绝境营救被困工人;5月28日《地震中房屋损毁损失谁担》,记者通过多方采访,对这一灾后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6月2日《本报记者亲历唐家山坝顶3天3夜》,以记者的亲身经历详解唐家山堰塞湖险情;6月6日《桃坪羌寨2000年老碉楼依然挺立》,理性思考了老建筑2000年中经历多次地震不倒的秘密,为现代建筑抗震提供经验。
报道策划:立足三条思路
对灾难性突发事件,报道者往往准备不足,可能出现信息序乱和同质的情况。但综观《成都商报》汶川大地震的报道策划,因以下几点使报道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1.稿件质量和编辑手段并重
多篇故事性强、耐人寻味的稿件,经过编辑灵活巧妙的编排和组织,使《成都商报》内容丰富厚实。
6月2日对救灾飞机失事的报道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既有视觉震撼感,又具情感冲击力。所有稿件均选自新华社,但经过编辑的巧妙编排,组成了一个内容生动感人、版面大气美观的主题报道。版面上方一架直升飞机的四个机翼之间,分别插入内容:“让我们,向天空致敬!”、“让我们,祈祷他们平安”、“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将整篇报道的主题提炼出来,接下来是3篇平行报道:“一个战友的回忆 我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一个群体的敬意敬礼,向着天空……”、“一个民族的记忆在峡谷中低飞的直升机”,通过标题的绝妙串联,表达了对空中英雄的深深敬意。左上角的新闻仿真图则对飞机坠落的复杂经过进行简洁明晰的解释。
2.连续报道和立体报道兼具
立体报道也叫全方位报道,在对突发事件本身进行全面报道的同时,配发相关的背景材料、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