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金坛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控技术剖析.docVIP

江苏金坛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控技术剖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金坛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控技术剖析

江苏金坛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控技术剖析   摘要 详细总结分析了2004年以来灰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情况和围绕“治虫防病”原则,采用化学、栽培、生物、物理等手段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试验研究结果,依此提出金坛地区利用机插稻这一优势,推广应用无纺布苗期全程覆盖技术,隔断毒源,适时结合化学防治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控制;江苏金坛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7-0071-03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害。我们在病害研究和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病害流行是建立在新的栽培技术条件下,其流行规律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重要变化,防治上套用过去的经验不太适合。为此,近几年来,我站在运用化学方法、栽培技术、生物防治、物理手段等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上开展了一系列粗浅的试验研究,得到了些许肤浅的体会,以资抛砖引玉。      1近几年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情况      1.1麦田越冬代灰飞虱发生情况   从2004~2007年,金坛地区麦田越冬代灰飞虱虫量逐年增加。据历年春季调查,2004年麦田越冬代灰飞虱平均为59.4万头/hm2,幅度30.6~126.0万头/hm2;2005年88.2万头/hm2,幅度76.5~94.5万头/hm2;2006年109.8万头/hm2,幅度22.5~171.0万头/hm2;2007年245.7万头/hm2,幅度123.75~396.00万头/hm2。   1.2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   1985年,我地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为1.7%。2000年,我地麦田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已达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的指标,之后,带毒率迅速增长,到2004年已显著高于12%病害流行指标的2倍以上。2000年,据江苏省农科院测定,我地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为14%;2005年春季测定,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为28%;2007年3月27日测定,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为29%。   1.3麦田1代灰飞虱发生情况   麦田越冬代灰飞虱虫量大,每年春季气候适宜,1代虫量更大。2004年麦田1代灰飞虱平均为624万头/hm2,幅度502.2~831.6万头/hm2;2005年771万头/hm2,幅度391.5~1 075.5万头/hm2;2006年724.5万头/hm2,幅度561.6~896.4万头/hm2;2007年1 428万头/hm2,幅度802.8~2 586.6万头/hm2。   1.41代灰飞虱从麦田转移至秧田时间   每年我地1代灰飞虱成虫从麦田转移至秧田的高峰期与水稻育苗期极为吻合。据灯诱观测,2004年1代灰飞虱从麦田转移至秧田的高峰期为5月24日至6月1日;2005年5月26日至6月4日;2006年5月29日至6月8日;2007年5月21~29日。   1.5秧田期2代灰飞虱发生情况   秧田期2代灰飞虱虫量持续增长。2004年秧田期灰飞虱虫量66.0万头/hm2,2005年为93.6万头/hm2,2006年159.9万头/hm2。   1.6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情况   2004~2006年,我地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2005年秧苗移栽时条纹叶枯病全市加权平均病株率为0.12%,2006年为0.13%。2004年大田分蘖期全市平均病株率0.26%,2005年为0.33%,2006年为3.8%。   据2004年水稻成熟期调查,全市按不同播期的面积、不同防治措施的比例加权平均病穴率为17.0%,病株率为1.91%;2005年,平均病穴率7.9%,病株率1.62%,均重于2003年的3.18%、0.84%。2004~2005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市连续大发生。2004年,我地条纹叶枯病不防治的秧田期平均病株率达7.2%,分蘖期平均病株率8.9%,成熟期平均病株率12.1%,局部地区平均病株率23.8%,重病田块达33.3%。2005年防治差的(秧田使用甲胺磷)秧田期平均病株率1.82%,分蘖期平均病株率4.45%,成熟期平均病株率28.3%,最重田块病株率达37.71%,实际减产达50%左右。2006年防治差的田块成熟期病株率在40%以上。2004年,据观察圃系统调查,从秧田到大田分蘖期7月13日为第1显症高峰,8月13~31日出现第2显症高峰。第1显症高峰病株率为3%,第2显症高峰病株率达7.9%。2005年,据系统调查,大田6月28日初显病株,7月上旬(2~6日)为第1显症高峰,7月下旬(19~30日)为第2显症高峰,8月中下旬(15~25日)为第3显症高峰,也是发病主高峰。第1显症高峰病株主要是减少了总茎蘖数,第3显症高峰的病株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