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大学生择业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docVIP

浅述大学生择业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大学生择业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述大学生择业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剖析了大学生择业就业时容易出现的几种心理问题,并提出大学生应该如何自己来排除这些心理问题,以及国家、高校、家庭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应采取哪些有利引导和教育措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教育;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2-0104-02      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传来消息,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这些数字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得莘莘学子绷紧了神经,背负着巨大的思想压力,从而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了各种阻碍自己顺利就业的心理问题。面对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引导毕业生排除不良的心理干扰,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择业就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就业焦虑与急躁   毕业前夕,多数大学生都会出现焦虑和急躁的心理[1]。担心自己通过几年的刻苦学习能否在毕业之际找到一份能发挥自己特长、专业对口的岗位;担心因面试时怯场或者表述不清楚而与工作失之交臂;担心自己的冲动选择是否正确,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工作等待着自己等等。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或生理有缺陷的学生,或成绩不佳,能力一般的学生,或临近毕业还无着落的学生,表现出来的焦虑和急躁更加严重。殊不知,这样的心理犹如沉重的枷锁一般紧紧地禁锢着大学生的思想,使得学子们时常双眉紧锁,心情沉重、烦躁不安、意志消沉、注意力难以集中,整个人看上去失去了往日生机与活力。进而影响自己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   (二)自卑与自大   在毕业生中,不少人都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这种认识可以分为两种――过高或者过低。如果过低地评价自己实际就是心理自卑,这种自卑常常体现为缺乏自信心,没有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估,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面对如此之多的招聘岗位却因自己没有勇气而连简历也难得投上一份。而自大,却截然相反,这些学生总抱着“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他们手里拿着用各种证书拼凑成的“厚重”的简历而沾沾自喜,他们相信如此之高的含金量怎么会找不到好工作呢?结果在一场场招聘会中,就出现了不少县(乡)一级的卫生医疗机构被冷场,无人问津的现象。其实,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高校毕业生只是普通劳动者”,这说明你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那些高精尖、高职位、高回报的岗位你还没有能力去担当,俗话说“万丈高楼从地起”,没有在普通岗位的磨炼,你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呢?因此,心理上虚荣和物质上不求实际必然导致你的求职路漫长而坎坷。   (三)消极等待与“怀才不遇”   毕业之际,大学生中急躁与消极是并存的,这种消极主要表现在:学生面对就业问题态度不积极,简历不去制作,平时也不参加招聘会,有单位来了就看看,如果不满意就继续等待,满意时也不主动争取,期待着总有一天单位会主动找上门来。还有一些大学生不肯轻易落户某个单位,明明已经找到工作,但还是迟迟不肯签约,总以为还会有更好的工作等着自己。此外,还有些大学生觉得自己大学学了不少东西,毕业后必将大有作为,但在择业时却要么处处碰壁要么对工作不满意,于是就抱怨自己运气太差,一天闷闷不乐,怨声载道。   (四)攀比与嫉妒   在如此多的就业岗位中,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但是也不乏有些岗位待遇好、收入高,众多毕业生挤破脑袋都想进去,但最后能进去的往往是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这其中就有些学生经常吹嘘自己找到的工作是如何好,发展前景是如何远大等等,这样或多或少会在毕业生中掀起一阵思想波澜,势必导致毕业生的职业期望越来越高。还有些同学耳闻别人找到了条件优越的岗位,心理自然很不平衡,抱着“你能我也能”的心理,非要找个条件相当的岗位方才罢休,整个求职路俨然变成一场纯粹的攀比闹剧。   毕业生中,有些人对别人所找的工作心存嫉妒,特别是看到比自己差的人都能找到好工作的时候,嫉妒之火油然而生,于是对别人的工作刻意讥讽、挖苦来打击别人,更有甚者,在用人单位面前做出一些如恶语中伤、打小报告等的小人之举。   (五)依赖心理   在众多毕业生中,也存在部分仿佛一直都没有参加任何招聘会,也不紧张自己的工作着落问题的“观望群体”,这个特殊群体,我们得承认,里面有一些学生确实依靠亲朋好友的帮助早就落实了工作,完全可以高枕无忧。但是其中也有相当部分学生虽然经过大学学习,却缺乏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择业中,对待岗位是否合适、今后发展如何等等问题的考虑上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