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别了,哥哥》赏析
《别了,哥哥》赏析
这是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殷夫,于“四一二”大屠杀两周年之际,和在国民党政府任职的大哥彻底决裂写下的诗作《别了,哥哥》,字里行间显露着一个铁骨铮铮的革命者,在亲情与信念两难抉择中的勇气和决心。
殷夫自幼聪慧颖悟,在家排行最末,备受宠爱。因少年丧父,长他15岁的大哥给予其父辈般的照应呵护。他勤奋好学,擅于诗文,为了让他学业有成,光耀门楣,1924年大哥送他赴上海求学,先后就读于民立中学、浦东中学。目睹帝国主列强在十里洋场飞扬跋扈,军阀统治腐败无能,百姓饥寒交迫,他很快便违背了大哥“专心念书,别管闲事”的告诫,加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行列。
殷夫第一次入狱关押了三个月,险遭枪决。在狱中,他将自己被捕的经过写成长篇叙事诗《在死神未到之前》,表现出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革命的本身就是牺牲,就是死,就是流血!就是在刀枪下走奔……在森严的刑场上,我们的眼泪决不因恐惧而洒淋!”殷夫出狱后,大哥一直把他软禁在身边,不断督促他专心复习功课,准备报考同济大学。当时的同济大学是德国开办的一所贵族学校。大哥满心希望通过西方贵族式教育感化殷夫。殷夫表面顺从埋头苦读,却瞒着大哥从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进步文艺书籍中汲取丰富的知识。1927年秋,他考入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科,仅用了半年就能阅读、翻译德文原著。还掌握了英语、俄语,为以后的译著,打下基础。大哥要出国了,临行前,再三叮嘱他,要安分守己,好好读书,并许诺将来送他去德国深造。可殷夫坦率地回答:德国我是不去的,要去就去莫斯科。大哥奈何不得,只能嘱咐妻子,千万别让殷夫出去“惹事生非”。
1928年秋,殷夫因参加革命活动又一次被捕。大嫂闻讯后,急忙托人将他保释出来,带回老家。是小姐姐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暗中帮他潜离家乡重返上海。殷夫没有回同济继续学业,而是毅然决然地摆脱了大哥为他精心安排的贵族生涯。经历了一段流浪生活后,找到了党组织,专职从事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人运动。由于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殷夫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大哥曾力图以学而优则仕的思维模式为他铺设了一条通往上流社会享受荣华富贵的坦途。然而,对真理的渴求和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使他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的人生路。出于同胞手足之情,大哥给他发去一封封信,劝他放弃危险的工作。为此,殷夫写下《别了,哥哥》这首诗。诗中真诚地感谢大哥对他多年的养育之恩,同时,站在阶级的立场上,向大哥作最后的告别。
失去了大哥的经济资助,殷夫并不沮丧,在紧张的工作间隙,殷夫开始翻译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传记及作品。他根据德文版的《彼得菲诗集》中一首“格言”,翻译成被人们广泛传颂的四句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1929年夏,殷夫在组织丝厂工人罢工斗争中又一次被捕。他没有告诉家里,自己设法出狱了。此后,殷夫的主要任务改为负责编辑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列宁青年》和外围刊物《摩登青年》。左联成立时,殷夫又是发起人之一,他创作的许多“红色鼓动诗”发表在《拓荒者》、《萌芽》等左联机关刊物上:《血字》、《让死的死去吧》、《我们》、《五一歌》、《巴尔底山的检阅》、《我们是青年的布尔什维克》等等。
得知殷夫数次被捕,处境艰险,大哥又气又急。1930年春,殷夫收到大哥寄来的一封措词强硬、威严的“哀的美敦书”,责备殷夫一再欺骗他,对他“完全没有信用了”,设想殷夫看了信后也许会忏悔,岂知事与愿违,殷夫以一封公开刊登在《拓荒者》上的《写给一个哥哥的回信》,阐明自己坚定不移的阶级立场。信中写道:“我和你相互间的系带已完全割断了,你是你,我是我,我们之间的任何妥协、任何调和,是万万不可能的了……只因为我和你是两个阶级的成员了。我们的阶级和你们的阶级已没有协调的可能,我和你也只有在兄弟地位上愈离愈远,在敌人地位上愈接愈近的了。”
1931年2月7日,殷夫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于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以他短暂而壮丽的生命实现了生前的豪迈誓言:“死去!死是最光荣的责任,让血染成一条出路,引导着同志们向前进行!”那时,他年仅21岁,是左联五烈士里最年轻的一个。
白薇:悲剧爱情生涯
1926年4月,知名文学评论家陈西滢在《现代评论》上专门介绍了两位女作家,一位是当时“几乎谁都知道的冰心女士”,另一位则是当时“几乎谁都不知道的白薇女士”。陈西滢认为白薇是“突然发现的新文坛的一个明星。”此后,左翼文坛作家阿英称她是“现代女性作家中的一位最优秀的戏剧家”,阳翰笙则说:“在左翼女作家中她堪与丁玲比肩”。
白薇姿容清丽、雅逸脱俗,且文采飞扬,才华横溢。但她的感情生活却始终与苦难、不幸甚至屈辱连在一起。
逃离包办的婚姻,被婆婆咬断脚筋,独自游荡在日本,在那里做过佣人,经济的压力让她体弱多病以及精神抑郁。总算,在30岁这年,白薇邂逅了心爱的人——诗人杨骚。
杨骚是福建漳州人,爱好诗文,有名士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