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德育之根
浅述德育之根
摘要:凡事应从根本上把握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德育教育亦是如此。人生来好比一张白纸,其成长的过程是众多“画笔”在其上“涂鸦”的过程,家庭、社会、教师的“书写”将决定着一个人最后的形态。解决好这几个根本问题,是德育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德育;“根”;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4―0053―02
德育的本意是道德教育,用与德育相契合的内容、方式对人进行适时的、适当的塑造,使得一个自然人成功的过渡到一个不仅具有科学知识技术而且还具有德行和信仰,不仅具有理想和希望而且是受信仰牵引的理想和希望的真正的人。然而,中国现代教育深受西方实证主义知识观念的影响,忽视了德育教育,酿成了实证主义知识观的危机,我们时代的教育极其强烈的向往和追求科学知识,并用技术的方式按照“意欲”取构成世界,同时也把生命的本质交付给技术制造去处理。到如今,我们才觉察到:我们渐渐的步入了一个情感荒芜、理性暴政、存在遗失、精神空虚、人文衰退的“冷漠”世界。同时,现行的德育教育没有与政治保持适当的距离,又具有泛政治化之嫌,将德育教育的初衷推向了远方。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德育教育进行“体检”,认为解决好以下几个“根”的问题势在必行。
一、引导之“根”
儒家认为,德育教育首先是对教育者的要求。道德教育者主要包括社会统治者、教师,也就是说道德教育从根本上首先是要培养统治者和教育者的德行。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即如果用“政”、“刑”来对付人,是不可能真正有道德的,如果以“德”、“礼”引导人,人就会有廉耻,有人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就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原则,它强调统治者首先必须正己,身正则能率先垂范,影响民众风貌,自身不正,就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道之以德”的教育思想,认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教育者如果爱人、敬人,受教育者将受其熏陶,耳濡目染,必将成为一个爱教育者,敬教育者。荀子认为,“教育”就是教育者首先由道德,作为道德教育者要修身,培养诚的德行,也就是持守和笃行仁义,这样才能感化受教育者,即“以善先人者,谓之教。”朱熹认为,教育者自己修身养性,心具仁德,受教育者将会自然归仰。很显然,道德教育就是教育者自己首先要有道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只有教育者首先言正、行正、教正,才有可能有受教育者的言正、行正、教正。
现如今的现实教育中,不少教人者非但没有“躬自厚而薄责外“,治我以严,待人以宽,反而只是追求尽义务、完任务,极力扩张自己的价值与权力,更有甚者,向学生索贿!试想,如此教人者,如何担当引导、育人之任。教育者本人就存在着十分恶劣的问题,又怎能创造一个纯洁的教育界?
解决好引导者这个教育的“根”的问题,是德育教育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二、时间之“根”
如今的德育教育,似有“临渴而掘井”之嫌,一个人在儿时刚刚记事之始,是明理、做人、处事学习的黄金时期,据以不当之例,如同驯养动物,训练的最佳时段也是在幼年期,不者,待成熟之后,纠正它则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时间和财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提到过,“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有效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塑造成什么形式,就能塑造成什么形式。”[1] 一个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他受教育的过程就是在其上“涂鸦”的过程。由此,儿童的成长和教育最重要,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中描述的巴学园,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的德育教育就应当从孩子抓起,在幼小的时候,给予其一个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万勿等到人们的意识已经成熟,为时已晚,纠正它则难上加难,一位大学校长调侃说:“我们对小学生讲共产主义,对中学生讲社会主义,对大学生讲集体主义,到研究生搞文明宿舍评比了。”人的认识是有层次性和渐进性的,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实践过程。如此,实乃文末倒置也。
在德育培养的时间上,应从“根”即幼年时代抓起。
三、教学内容之”根”
我们的民族不缺乏道德资源,这并没有标榜中国乃礼仪之邦之嫌。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材料,伟大的中国先人给我们留下的财富数不胜数。教育理念亦源远流长,无奈,我国自始自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基本理论体系,教育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西方教育学输入以后才真正的开始,近百年以来,先抄日本,后袭美国,在学苏联(胡德海《教育学原理》)。我们所“抄袭”的实用主义,其发源地是美国,有着它本身需要的历史和文化,一旦离开这个土壤,必然会产生种种变异,杜威来华做过一次演讲:“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