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与现代的转折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古典与现代的转折处   黄宾虹的生卒年在1865至1955间,平生经历了晚清、民国直至人民共和国成立,也即整个“近现代”的过程。所以,画史论者常称之为“中国近代画史的里程碑”。“里程碑”的意义当是他改变了中国画的情感方式与表现方式,使之进入到了近现代的语境之中。然而不同于古代史的是,近代史改变了有数千年历史的封建体制,所以,黄宾虹能标新画史在近现代的进程,首先是他完成了自身身份即立场的蜕变,由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黄宾虹称为“十夫学人”)蜕变为近代知识分子。当然,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知识分子群体共用的经历,而中国画史的近代进程,也是一代艺术家、思想家共同的推进努力。黄宾虹的贡献在于它非但与远占传统息息相通,坚守住了中国画的纯粹性也即他所说的“民族性”;同时,渊源于传统的新的、创造性的中国画形式语言将深刻影响画史未来。限于篇幅,我们将他的平生事迹略作铺陈,期有大致的了解。      1865―1889 26岁前居浙江金华      黄宾虹祖籍安徽歙县,其父是落户浙江金华的一个徽商,娶当地方氏女为妻,黄宾虹是他们的长子。黄宾虹出生前,中国社会已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也刚平定,在下一轮的动荡即1894的甲午战争到庚子之乱以至191 1年辛亥革命前,有个近30年相对较平稳时期,正是黄宾虹的成长期。以徽商的传统,稍殷实人家大都藏有明清古画古印,黄宾虹自幼摹习传统,即从家藏的沈周、董其昌、查士标等人的画及邓石如刻印开始的。但两次鸦片战争的后果是门户洞开、民族工商业被破坏,黄宾虹父亲的商铺也未能幸免。故黄宾虹20岁上领父命投奔在扬州盐运署的“姻亲”以谋衣食,因不耐官场风习,转而在江淮一带拜师求学,除学问外,更感受到渐趋炽热的变革思潮,眼界思路渐开,天下担当意识渐生。只是父亲无奈商铺歇业,1898年携全家迁回歙县老家。      1890-1 907年 27至44岁居安徽歙县      自1875年中法战争后,时局又趋险恶,返歙后黄宾虹也有两次游学求职但遇动乱而失败的经历,青年黄宾虹的思想趋于激进。1895年,托朋友介绍,在安徽贵池与主张变法维新的谭嗣同会面,剧谈“不变法无以利天下”这样的激烈言词。此后十余年间,黄宾虹一方面接受县衙委任掌管所在乡村的农田水利改造,一方面卷入暗潮汹涌的推翻清廷帝制的秘密活动中。“变法”是近代史最核心的话题,我们今天视之为大画家的黄宾虹,青壮年时仍在效法传统士夫学人,以匹夫天下责的担当,义无反顾投身其中,只是此后对抗的是传统士夫们极力维护的封建帝制。黄宾虹这一代士夫学人需要新的思想资源,时局的激变也推动着他们向具批判意识的近代公共知识分子转变。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已与封建体制持决绝的恣态,但于传统文化却雉解难分。具激进思想的黄宾虹,此际在艺术上仍专注于古印的搜集以及明代中晚期山水画的摹习。      1907―1937 44-74岁居上海      1907年,因“革党嫌”,黄宾虹避走上海。开始两年虽有何去何从的犹疑,终被黄节、邓实等创办的“国学保存会”吸引,参与“国粹学校”的编撰工作,其主旨是保存比族的文化传统。旋即与邓实合作,创办神州国光社,编辑刊载以书画文物为主的《神州国光集》。自此开始立足新闻、出版界。刚开始还有关乎时政的文论,但自1908年为《国粹学报》撰《画学散论》始,画史及古印文字研究从此成为他的主攻。故而新兴的艺术院校往往聘任其为“国画理论”教员。而当时沪上“金石书画”圈里最认同的是他的金石学成就,被推为识古印文字第一。当时海上画坛的中国画领域有花卉大写意吴昌硕、山水人物花鸟全能的张大干、追求“宋元遗韵”的吴湖帆等一干风云人物,而黄宾虹在上海30年尤其前20年的山水画敦厚雅正但波澜不起。说黄宾虹是所谓学者型画家或所谓厚积薄发等仍不足以解释他的沉潜,重要的是,自与谭嗣同剧谈社会变法,这种“变法”的意识已深入其心胸,只是从社会政体的变法转向艺术的变法,黄宾虹也需要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这在他的一系列著述论说中可扪及端倪。诸如画史思想中有“启祯诸贤”说,即明末董其昌以后的画史流变及明末遗民画家的选择与坚持,黄宾虹视之为“画史正轨”:又“道咸复兴”说,是谓两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时期清廷也即千年封建体制开始动摇以至崩溃的前夜,士夫学人中民族自救、精神重建的意识开始觉醒,体现在金石学并影响波及书画等艺术,是中国人精神重建、文化觉醒的开始。以这种角度看待乾嘉以来的金石学趋势和成果,俨然是一个思想家的高度。   我们知道,上世纪初,“保存国粹”的主体仍是“士夫学人”们的焦虑和坚守,至20年代前后,近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群基本形成, “新青年”时代开始,时代也在召唤“新文化”。时已近60的黄宾虹已大体完成他艺术变法方略的第一步:画史研究,从“道咸”而上“启祯”再探宋元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