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忧内患,光伏企业的困局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这句名言,应验于今天的中国光伏行业十分恰当。两年前,还是头顶“新兴产业”、“阳光产业”光环、红红火火的光伏产业2011年下半年以来突遭多事之秋,似乎一下子掉入冰河期。
美“双反”调查触发中国光伏危机
2011年10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出公告,称“收到美国7家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向英利、尚德、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中国75家光伏企业提出‘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之意)起诉书,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起诉产品是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理由是中国政府对光伏产品的补贴力度过大,导致美国光伏电池企业倒闭,2000多名员工失业。”
这一纸诉状,几乎绷紧了国内所有光伏生产企业的神经。
公告还称,“美国太阳能制造联合会提供数据显示,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和电池板总量在2008年至2010年内增加了逾350个百分点。仅2011年7月一个月,由中国进口的晶硅光伏电池板和组件(包括模块、层压板、面板及建筑一体化材料等)就已超过了2010年全年的进口量。这种增长成为了去年全球产品价格下降40%的主要原因。”
11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此强硬表态,称“中国能源公司的贸易行为存在‘问题’,其支持美国光伏公司要求政府向中国的光伏组件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诉求。11月8日,美国商务部将发布立案公告,决定是否对中国光伏企业“双反”立案。
其实,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向中国新能源行业提出类似诉讼。2010年10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以一纸长达5800页的申诉书,建议对中国清洁能源政策措施启动“301”调查,称中国为支持本国清洁能源部门而采取的补贴措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此后不久,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就发布了一系列数据,用以证明中国清洁能源补贴导致对华贸易逆差激增。
而中国光伏企业“被抓住现行”的案例,是近来两次在美国和德国举行的国际光伏展上,中国参展光伏企业再次相继报出了“令业界无法招架的惊人低价”――0.93美元/瓦以及0.68欧元/瓦的价格,而据PVinsights的调查,当前世界晶硅电池组件每瓦平均报价为1.175美元。这之后,美国3家太阳能公司急流勇退,申请破产,而中国企业则成了这一死因的“罪魁祸首”。
专家认为,这场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启动“双反”调查,涉及数十万就业人员、上千家企业、近百亿美元,中美贸易大一触即发。但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太阳能贸易团体都认为,一旦对中国电池板施加关税制裁,将两败俱伤,没有赢家,因为两国太阳能产业依存度高,互补性很强。据统计,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出口不到20亿美元,但是进口美国的上游材料与设备等则超过了40亿美元。
然而更令中国企业后怕的是,一旦美国最终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作为全球光伏第一大消费市场的欧盟很可能效仿,届时以出口欧洲为主的中国光伏企业或将招致“致命一击”。根据solarbuzz机构的数据,2010年,欧洲市场占到了全球光伏运用80%的比重,是世界最大的光伏需求地,而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销往欧洲的光伏产品占据了中国光伏企业近80%的销售额。
其实中国企业并不是杞人忧天、无病呻吟,这一征兆早已出现。2011年第三季度之后,欧洲由于主权债务危机而使得经济显得不景气,财政赤字加大,光伏补贴迟迟未见落实,银行的融资难度也在日益加大,这些都使得欧洲市场的消费需求大为放缓。德国出台2012 年上半年削减15%光伏补贴和其他一些国家也将相应削减补贴的消息使得市场对2012年上半年的需求前景更为悲观。这也使德、英、荷等欧洲太阳能主要产国的企业对中国企业心存不满、虎视眈眈,早已欲政府之力打击中国企业。
外忧内患,企业腹背受敌
2010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扶持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从此之后,全国东南西北各个省市,无不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当地GDP发展之新核心动力,而作为太阳能电池板主要原料之一的多晶硅利润巨大,众多地方政府、企业投资者更是有条件上、没条件也上,一窝蜂争吃这块“大肥肉”,一时间,“光伏基地”、“光伏工业园”全国遍地开花,造成严重重复建设,产能大量过剩。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资料显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大力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如此,造成全球多晶硅产量20万吨,我国就占近9万吨,但却没掌握核心技术,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现象十分严重;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