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喀左县双庙膨润土矿矿体地质特征及成矿标志剖析.docVIP

辽宁省喀左县双庙膨润土矿矿体地质特征及成矿标志剖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宁省喀左县双庙膨润土矿矿体地质特征及成矿标志剖析

辽宁省喀左县双庙膨润土矿矿体地质特征及成矿标志剖析   【摘 要】喀左县双庙膨润土矿位于建昌-喀左沉积盆地,矿体多呈似层状赋存于白垩系上统义县组一段地层中,主要矿物成分为蒙脱石。本次普查共发现4个膨润土矿体,分别为Ⅰ、Ⅱ、Ⅲ、Ⅳ号矿体,均为钙基膨润土。该膨润土矿床为陆相火山沉积型矿床,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白垩系义县组的酸性火山碎屑岩出露的位置,以及盆缘断裂是寻找膨润土矿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喀左盆地 义县组 膨润土 地质特征 成矿标志   1区域地质背景   华北地台北缘,构造活动经历了地槽、地台和大陆边缘活动带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形成古老结晶基底构造层、地台盖层构造层和火山构造层。本区位于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辽西台陷――朝阳穹褶断束的建昌-喀左盆地中的五虎山凸起中[1、2]。五虎山凸起呈北东向展布,长约70公里,宽约10~30公里。区内膨润土矿床属于火山―沉积型膨润土矿床,是构造作用、火山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者结合的产物,产于火山沉积岩建造的火山―沉积过渡相内,主要产出时代为早白垩世,为母岩风化的产物,赋存于义县组的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凝灰岩内[3]。   2矿区地质特征   普查区基底为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Jxw),上覆白垩系义县组(K1y)、白垩系九佛堂组(K1jf)及第四系(Q)(图1)。   白垩系义县组(K1y):在普查区大面积分布,岩性主要为紫红、褐、紫灰、灰绿色安山岩、安山集块岩及火山碎屑岩夹褐黄色砂岩、及砾岩等。本次将义县组分为二段:   义县组一段(K1y1):其岩性主要为紫红、紫灰、安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凝灰岩,一般多为一系列安山岩及火山碎屑岩覆于一套层状凝灰岩之上,为一套旋回,其中安山岩及火山碎屑岩构造复杂,受诸多因素影响,多呈交错状产出,但见多处膨润土矿化带赋存于火山碎屑岩及与凝灰岩交界位置,矿体形态复杂多变,产状多变,整体看来倾向南东,倾角5°-30°,厚度一般为29m-650m,为本次普查的目的层。   义县组二段(K1y2):为泥岩、砂岩、含砾砂岩、砾岩覆于火山碎屑岩之上,多分布于普查区东部。泥岩颜色多为紫红-灰绿色,灰白-浅黄色,表面风化严重,碎裂,部分风化成土状;砂岩颜色多为浅黄色-黄褐色,泥质胶结;含砾砂岩多为浅黄-褐黄色,砾径多为石英质20mm-100mm不等,倾向南东,倾角15°-36°。   白垩系九佛堂组(K1jf):灰绿黄绿色页岩、泥质页岩夹油页岩、砂岩、砾岩组成,多分布于普查区的西部,产状变化较大,倾向大致为东-南东。   第四系(Q):全区分布较广,主要由黄褐色含松散砂质亚粘土及棕黄色黄土和冲积砂砾石层组成,厚度一般为0-54m,覆盖全区达80%以上。   图1 喀左县双庙膨润土矿床地质图   3矿体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矿体多呈似层状,存在于义县组一段地层之中。普查区北部矿体倾角较缓,一般在10°以内,南部矿体倾角较陡一般在20-30°之间。本次普查共发现4个膨润土矿体,分别为Ⅰ、Ⅱ、Ⅲ、Ⅳ号矿体(表1)[2]。   Ⅰ号矿体:其规模较小,为似层状,夹火山碎屑岩透镜体,矿化程度一般,整体看分为两层,其中上层矿体厚度为2.8m-4m,平均厚度为3.4m,蒙脱石品位较高,达72.72%;上层与下层之间夹火山碎屑岩及部分凝灰质砂岩;下层矿体较薄,厚度为0.7m,底板为凝灰质砂岩、凝灰质角砾岩或部分蒙脱石化的火山碎屑岩。总体看Ⅰ号矿体产状为105°4°,分布面积较小,层位较稳定,品位较高,蒙脱石平均品位达72.72%。   Ⅱ号矿体:位于Ⅰ号矿体东部,为似层状,北部矿化程度一般,夹火山碎屑岩透镜体,矿化程度不好,共分为两层矿体,矿体平均品位为58.72%。   Ⅲ号矿体:位于普查区的中部,为似层状,矿体分为两层,上层矿体平均厚度为14.7m,品位为54.27%;下层矿体矿化程度较好,厚度一般为0.70m-4.50m。矿体产状为1438°,底板为凝灰质砂岩,部分蒙脱石化。矿体平均厚度为13.00m,平均品位为59.26%。   Ⅳ号矿体:位于普查区南部,呈似层状,北部倾角较陡达20°,向南倾角逐渐变缓为10°左右,倾向南东118°,矿体分为两层,中间夹石为火山碎屑岩。北厚南薄,厚度变化范围为1.30m和17.75m。矿体的平均厚度为15.32m,平均品位为60.19%。   表1 喀左县双庙膨润土矿矿体特征表   矿体编号 矿体形态 平均品位   (%) 矿体平均厚度   (m) 矿体产状   Ⅰ 似层状 72.72 3.4 105°4°   Ⅱ 似层状 58.58 9.53 近水平   Ⅲ 似层状 59.26 13 143°8°   Ⅳ 似层状 60.19 15.32 118°20°   3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