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恨歌创作艺术浅述
长恨歌创作艺术浅述
自唐以来,虽然历代诗评家在《长恨歌》的题旨问题上褒贬不一,颇多争议,但谁也不能否认,这首长诗仅用了840字便将男女间的至情至性演绎和发挥到了一个极致。虽然白居易一再表示自己毕生的诗歌创作是为了“惩劝善恶之柄,执于文士褒贬之际焉;补察得失之端。操于诗人美刺之间焉”(《策林六十八》),但在他众多的讽喻诗当中,一曲“长恨”却似天外来音,让人在感时伤世之外,很难不为诗中那份地老天荒之情而唏嘘感叹。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记载:“……时有一妓夸于人曰:‘我能诵自学士《长恨歌》,岂与他妓等哉?’诗之见重于时如此。”清代赵翼《瓯北诗话》也称:“……绝妙之词,有声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长恨歌》动人心魄的感染力以及经久不衰的流行性呢?笔者认为其根源还在于李隆基和杨玉环爱情故事本身所具有的多重悲剧意蕴。
应该说。爱情乃是人类文学永恒的母题,一直以来,人类对于爱情的咏赞都不绝于史,美好的爱情无疑是人类内心永恒的祈求。从古老的《诗经》开始,人类就有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咏叹,就有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锵锵誓言。而汉乐府中“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更是寄托了人类对于坚贞爱情的决绝信念。回顾文学史我们可以发现,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恨离合一直以来都是历代文人们最为钟爱的题材之一,人们或咏之、或讽之、或羡之、或叹之。以至于李、杨的爱情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中国古代“帝妃恋”的压卷之笔,而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则无疑可以说是李、杨爱情悲剧的经典读本,它不仅为后世李、杨故事的再创作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想象空间,更重要的是它提纯了李、杨爱情的纯度,使这一创作题材的审美意蕴大大增强。
具体而言,《长恨歌》从内容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乃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魂魄不曾来人梦”,这一段讲述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情事始末,而自“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起则是讲述“仙山觅魂”的后续发展。从结构上来看,其诗第一部分主要是写人世间的故事,意在感叹一段得而又失的爱情,而第二部分则主要写在仙山的遭遇,为的是继续书写一幕失不复得的悲剧。正如陈寅格先生所说“在白歌陈传之前,故事大抵尚局限于人世,而不及于灵界,其畅述人天生死形魂离合之关系,似以长恨歌及传为创始,此故事不限于现实之人世,遂更延长而优美。”在此,《长恨歌》实现了李杨爱情题材文学创作上的一个突破,将笔触从人间而延至于仙界,完成了一个空间上的拓展,而第二段中写临邛道士遍寻仙山,其目的还是为了寻找杨贵妃的魂魄,以慰藉唐玄宗的相思之情。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全诗的抒写和延展完全是由情而感、缘情所牵,全诗始终都在围绕着李、杨二人的爱情发展来写。而在具体的叙述与渲染中,白居易又在“情之伤”上重点着墨,分别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角度来吐露相思长恨,对相思之苦和丧偶之痛竭力铺陈,反复呼应长诗“长恨”之主题,完整的营造了一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爱情悲剧。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就是把有人生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谓爱情的悲剧,就是美好爱情毁灭的过程,爱情越美好,它给带人来的震撼感也就愈大,而《长恨歌》之所以能够具备这样惊人的艺术感染力。正是因为它所展示的乃是李、杨爱情的悲剧。“生感其志,死溺其情,又如之何”(《长恨歌传?陈鸿》),在爱情的伤感与失落面前,白居易并没有秉承其“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贯主张,而是对此表示出极大的同情,这不能不说是李杨爱情故事本身所具有的浓郁悲剧性色彩对于创作主体主观创作意图的感染与扭转。可以说,自《长恨歌》开始,唐玄宗和杨贵妃即开始以一种爱情故事主角的身份出现在各种艺术作品之中,开始成为爱情的象征,成为被讴歌与赞颂的对象,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长恨歌》实居首功。
除了李、杨爱情本身所具有的悲剧意蕴外,白居易在创作《长恨歌》时对于自我情感的带人也是其作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爱情悲剧,人们通常的第一反应都是同情和感伤。而白居易曾多次言己“多情”、“善感”,如在《祭符离六兄文》中他就说:“圣人忘情,愚不及情,情之所钟者,唯居易与兄”,又说不能“忘情”,“予非圣达,不能忘情,又不至于不及于情者也”,因此面对李、杨的爱情悲剧,白居易很容易就会将自我的情绪带入到其中。由于白居易本人早年也曾经历过一段流星般稍纵即逝的美好爱情,因此《长恨歌》中不仅有对李、杨悲剧爱情的悲悯与怜惜之意,更有对于个人情感失意的追叹与惋惜。
据考证,白居易贞元末年曾在徐州与一位叫“湘灵”的女子相恋,后因社会和家庭的阻力两人被迫分手。这段爱情经历留给白居易的伤痛是无穷的,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先后写下了《邻女》、《寄湘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pptx VIP
- 《线性代数》(陈建龙等)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ppt VIP
- 2025年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docx
- 城市快速路系统工程冬季施工方案.pdf VIP
- 施耐德_ELAU PacDrive-3-故障代码.pdf VIP
- 2025年重庆市《安全员》C3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pdf VIP
- 模型试验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pdf VIP
- 掘进与支护(第二版)课件:煤巷、半煤岩巷及特殊掘巷法.pptx
- 基于AHP-熵权法的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策略优化研究.pdf VIP
- 基于BIM技术的独立学院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