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朝畜牧成毁初析
隋朝畜牧成毁初析
摘要:唐初得隋马三千的记载,不但不能概括隋朝畜牧业的总成绩,还给人一种隋马稀少的印象。其实,隋朝畜牧业曾经盛极一时,既存在着一批规模很大的官牧监,也具备浓厚的民间畜牧风气。隋朝官牧监的经营由盛转衰的原因,值得反思之处很多,过分征用马畜致使牧源枯竭,畜牧资源配置不当,战乱频繁破坏了畜牧业生产所赖以存在的安定环境,最终导致隋代畜牧业的大衰退,却为唐朝监牧的发展准备了较为成熟的条件。
关键词:隋朝牧监;三千隋马;短期措施;征用过度;畜牧业衰退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5―0135―06
唐朝前期监牧成绩盛况空前,已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相比之下,隋代畜牧成绩却鲜为人知。事实上,隋朝不仅有巨大的养马规模,也有相当数量的杂畜牧监,还不包括极其浓厚的民间畜牧风气。还有,隋、唐畜牧业之间存在一些被人误解的地方,《新唐书》卷50《兵志》记:“唐之初起,得突厥马二千匹,又得隋马三千于赤岸泽,徙之陇右,监牧之制始于此。”如果据此认为监牧之制就始于唐朝,有隋一代只有“隋马三千”,肯定与事实相违。实际上,隋朝畜牧实行以监统牧的“牧监制”,唐初实行的也是以监统牧的“监牧制”,后者因袭前者之处很多。所谓三千隋马,只是隋朝经过战乱后关中一隅的幸存者,显然不能概括隋代畜牧业的全貌,却在无意间造成一种隋马稀少的印象。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隋代畜牧业的兴衰进行实证分析,为认识隋唐畜牧制度的内在关系提供新佐证,以此引起学界足够的注意。
对于隋代畜牧的研究,张泽咸、魏明孔先生曾就隋代相关地区的畜牧业予以关注,但对隋唐畜牧之间的关联却论述不够,留有继续探讨的余地。本文不揣浅陋,欲就隋朝畜牧的兴衰成毁与隋唐畜牧承袭关系提出一己之见,敬祈指正。
一、隋代牧监的特点及其对唐朝监牧制的影响
唐人郄昂在开元年间撰《岐?泾宁四州八马坊颂碑》,提到历代养马盛衰情况时,说自魏及隋“(马)数不足征”。冷兵器时代,历代政府都特别注重厉兵秣马,马数是国力强弱的指标之一,如果连马数也不可考,牛羊杂畜就只好付诸阙如了。还有,连唐人都说不清的隋朝马数,今日更是难知其详。有鉴于此,本文要做的工作只能是通过相关零星史料的记载,对有隋一朝畜牧史实的某些问题进行专题探讨,以俟通识者深入研究。
隋朝政府特别重视发展监牧,具体表现有:首先,隋朝维持了前代以来祭祀畜牧神祗的四时祭祀法,“隋制,常以仲春,用少牢祭马祖于大泽……仲夏祭先牧,仲秋祭马社,仲冬祭马步”。畜牧诸神祗的祭祀,目的当然是为了祈求畜牧有成,也显示了隋政府对畜牧成果的迫切需求。
其次,隋朝在各地适宜畜牧的地方设置了许多牧监。《隋书》卷28《百官下》:
陇右牧,置总监、副监、丞,以统诸牧。其骅骝牧及二十四军马牧,每牧置仪同及尉、大都督、帅都督等员。驴骡牧,置帅都督及尉。原州羊牧,置大都督并尉。原州驼牛牧,置尉。又有皮毛监、副监及丞、录事。又盐州牧监,置监及副监,置丞,统诸羊牧,牧置尉。苑川十二马牧,每牧置大都督及尉各一人,帅都督二人。沙苑羊牧,置尉二人。
这段材料记录了隋代8个国有牧监的概况,分别是陇右骅骝牧、二十四军马牧、陇右驴骡牧、原州羊牧、原州驼牛牧、盐州羊牧监、苑川十二马牧、沙苑羊牧。从《隋书》体例上分析记载的是隋文帝时期,理由如下: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牧监官号有较大的调整,“陇右诸牧,置左、右牧监各一人,以司统之”,此处诸牧监官仍用旧官号,未使用左、右牧监之名;同年,隋炀帝改州为郡,此条仍以州为名,并未出现郡名。证明所列牧监设置就是隋炀帝改革官制前的情况。
上揭材料是了解隋朝牧监制度最直接的文献记载,基本反映隋代牧监大体概况,如陇右总监掌管马牧(骅骝牧和二十四军马牧)与驴骡牧,原州监统领羊牧、驼牛牧和皮毛监,盐州牧、沙苑牧只设羊牧。这些牧监的共同特点是所养之畜除马匹外,还有牛、羊、驼、驴、骡等杂畜,且马牧与牛羊杂畜分开饲养,既是因地制宜,也是因畜制宜,体现出明显的专业化特点。但是,太过简略的记载也给我们留下了几个难解的疑惑,其一,按照隋朝“以监统牧”的制度,苑川十二马牧和沙苑羊牧归属何监,未及交待;其二,各牧监的规模并不清楚;其三,有无其他牧监存在,也甚不易知。以下就此三点陈述个人见解:
其一,苑川十二马牧和沙苑羊牧的归属问题。根据隋代设牧监的基本原则,“畿内者隶司农,自外隶诸州焉”。要知马牧归属须先知其位置。苑川十二马牧的地理位置,据《元和郡县图志》卷39《陇右道上》兰州条:“西秦乞伏乾归都苑川。”李吉甫自注:“苑川在今五泉县(唐朝兰州,笔者)。”苑川应当位于兰州,在隋炀帝时改为金城郡。苑川十二马牧应当隶属于兰州,但未见隋代有兰州监的记载,只好存疑俟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