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河口水库泥沙淤积形态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鸭河口水库泥沙淤积形态剖析

鸭河口水库泥沙淤积形态剖析   一、基本情况      鸭河口水库位于长江流域汉江支流的白河上游。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工业及城市用水,结合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防洪标准为千年一遇设计,万年加20%校核,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030k?O,总库容为11.2亿m3,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00mm。      二、历次淤积观测计算情况      鸭河口水库于1963年在白河上从上游到坝前布设了白01-白10共10个断面,自1963年6月到1999年7月在白河干流上共进行了七次泥沙淤积测量,1979年在鸭河干流上首次布设11个断面S1―S11,1999年7月进行了第二次测量。利用断面的实测资料,计算白河段1963―1999年累计泥沙淤积量为0.247511×108m3,其中1963―1965年为55.90×104m3、1965―1966年为-72.65×104m3、1966―1980年为1454.30×104m3、1980―1999年为1037.56×104m3;在鸭河干流上,1979年首次进行了淤积观测,1999年第二次观测,根据观测资料计算出这20年内鸭河干流共淤积了89.98×104m3,1979年到1999年这20年鸭河段汛期共计来水量为23.88×108m3,1963年到1998年汛期共计来水量为46.995×108m3。由此推算出鸭河段自63年到99年共计泥沙淤积量为(46.995/23.88)×89.98=177.08×104m3。   由此计算出1963―1999年全库总淤积量为:V总=2475.11×104m3+177.078×104m3=2652.19×104m3。      三、淤积形态分析      水库修建后,改变了原天然河道的水沙平衡条件,部分泥沙在库内沉积,使库区河段基础不断提高,而基面的提高又与上游来水、来沙特性,水库的运用方式和库水位变化,水库特性及库区地形条件等有关。   鸭河口水库属于湖泊型蓄水运用水库,现结合本水库特点对淤积形态进行分析。   (一)淤积在纵断面上的分布特点   从淤积纵断面上可以看出,鸭河口水库白河干流上的淤积量呈三角洲状淤积。   1、白06―白09河段为淤积三角洲:该河段淤积量为0.17×108m3,占白河总淤积量的68.7%。   2、三角洲前坡段(白08―白09):此段的水深陡增,水流至此后流速陡减,水流挟沙能力大大减少,使水库水流第二次处于饱和状态,大量泥沙在此段沉积,其中主要是悬移质中较粗的沙粒;同时三角洲不断向坝前延伸,前坡段顶点逐渐抬高,前坡段实测比降为1.51%,远大于顶坡段。   3、三角洲顶坡段(白08―白07):此段挟沙水流已接近饱和,受尾部段回水末端不断变动的影响,挟沙水流中的较粗沙泥在此段沉积。这段河道面宽都在2km以上,类似湖泊,有利于三角洲形成。   4、三角洲尾部段(白02以上):此段挟沙水流处于饱和状态,最粗泥沙首先在此沉积,水流对泥沙的特选作用比较明显,一般来说上游较大,下游较小,沉积物主要是推移质、跃移质和悬移质中的较粗泥沙。   5、白09―白10段为异重流淤积段,为稳流区,异重流在此段潜入,淤积物为粘土状淤泥,颗粒很细,手搓无颗粒感,沿程也无分选现象,库底淤积厚度基本一致。此段淤积量连同坝前段合并计算(死水位以下),占白河段总淤积量的百分比为:31.45/2475×100%=12.7%。   白06―白01淤积厚度变化不大,基本属带状形。这主要是由于库区上游呈河道形,河道宽度一般都在1.0km以内,河底比降大,淤积物趋于均匀分布,因而呈现带状。   6、鸭河段由于1979年之前未测,白79年―99年这20年来,淤积厚度不大,基本呈带状,主要原因是该河流宽度都在1km左右,河道比降大,河流短,淤积物趋于均匀分布。   由以上分析可知:三角洲形淤积形态会比较广泛的出现于蓄水运用型的湖泊型水库中,由于水位变幅小,库水位较高,相对于入库洪量来说,库容比较大,来水来沙较为集中。特别是对于常年蓄水运用水库,三角洲的位置发展速度随地形条件,来水来沙和运用情况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另外,由于三角洲部位大都在兴利水位以下,所以兴利库容淤积量占比重较大,其库容损失率也最多。   (二)淤积在横断面上分布特点   从我库实测横断面看:   1、白01到白04断面,滩槽仍然分明,经过冲淤后,浅的窄槽被淤平,河底更趋平坦。   2、原河床滩槽分明的断面,经过冲淤后,滩槽虽然分明,位置不变,但高差缩小,坡度变缓。   3、断面滩地部分除与主槽交接处有冲刷外,其余部分多属均匀淤积,河槽部分有冲有淤。   总的来说,在回水线上,因河道窄,淤积颗粒粗,不易形成深槽;在常年蓄水线以下,因水位高,流速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