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儿女们后半生脱胎未换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文化儿女们后半生脱胎未换骨

“新文化”儿女们的后半生:脱胎未换骨   1980年代,作家沈从文去美国做演讲,只谈文学和文物,今天讲扇子,明天讲丝绸。讲文学只讲一个题目,不讲自己的作品,也不讲三十年代他盛名时期的事情,而是聊二十年代他刚到北平时候的文坛状况。他其实很清楚,这都不是底下的观众最想听的,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他后半生的遭遇,希望听到一个遭受过迫害的知识分子的证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到海外的中国作家只要演讲时谈这些遭遇,听众的反应一定是非常热烈的。   但沈从文从来不讲。他是过于谨慎,还是很胆小?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认为都不是,“他死都死过了,还会怕什么”。比起受害者的身份,沈从文更看重自己主动创造的新身份。“我现在居然能在这里快乐地和各位谈谈这些事情,证明我在适应环境上,至少做了一个健康的选择,并不是消极的隐退。特别是国家变动大,社会变动过程太激烈了,许多人在运动当中牺牲后,就更需要有人更顽强坚持工作,才能保留下一些东西。”沈从文说。   张新颖认为超越受害者的位置,超越时代强加给你的身份,自己另外创造一个身份是非常了不起的。他曾写过专著《沈从文的后半生》,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人自我拯救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对一个时代救赎的故事。   不仅仅是沈从文,还有许多的个人在做事情来补救时代的荒芜,“有这样的个人,证明人这个物种不可能全部被摧垮的”。   张新颖在新书《九个人》中记述了沈从文、黄永玉、贾植芳、路翎、穆旦、萧珊、巫宁坤、李霖灿、熊秉明等九个人相异又相通的命运,笔墨着重于他们如何超越受害者的位置,以及他们从新文化运动汲取而来,滋养一生的精神来源。“他们不同于开创新文化的一代,也不同于之后的一代或几代。他们区别性的深刻特征,是新文化晨曦之际――这个短暂的历史时段非常重要――的儿女,带着这样的精神血脉和人格底色,去经历时代的动荡和变化,去经历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 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   张新颖是“七月派”作家、学者贾植芳的研究生。上学期间,贾植芳“没有讲过一次课”,传道解惑的方式是坐在书房兼客厅里聊天。这个瘦小的老人让他充分感受到海阔天空和人事沧桑。每个周五,还有很多贾植芳以前的学生们过来,一起吃饭聊天,被称为“星期五聚餐会”。   贾植芳书房的热闹情景,像是回到了1947年,他住虹口狄思威路(现在的溧阳路)亭子间时的光景。他的住处对门住着画家黄永玉等一群青年艺术家。由于那时只有贾植芳有家室,这些人便经常去他那儿喝酒聊天。没有钱的时候,贾植芳的妻子还会悄悄出去当了家里的衣物,买些吃的回来一起吃。他们也去巴金和萧珊的家,穆旦、汪曾祺等都是那里的常客。“那时屋中很不讲究,厨房是进口,又黑又烟熏,进到客室也是够旧的,可是由于有人们的青春,便觉得充满生命和快乐……每天下午好像成了一个沙龙。”1973年,穆旦在给友人的信中追忆当时的情形。   后来,贾植芳搬到了吴淞路义丰里。1955年的一天深夜,夫妇俩去黄永玉他们那儿听贝多芬的《暴风雨》,却没想到第二天“暴风雨”就真的来了――贾植芳被当作“胡风分子”逮捕了,此后便是长达二十年的批判、凌辱与禁锢。   不过,几十年后,这些聚会依然令人难以忘怀。贾植芳将其延续到自己的客厅里。黄永玉也是。2014年8月,张新颖应邀来到黄永玉在北京的家中,祝贺他九十岁的生日。与老人的谈话,让张新颖感觉谈话如流水,流过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事。   “萧乾这个人哪,非常有意思。人也很有趣,博学,知识广阔,聊天,玩儿啊,真是太好了!一把雨伞摆在家里,报馆也得摆一把;雨衣,这里一件,那里一件……落魄了,做右派,穷了,到街边买处理的水果,一半是坏的,买回来,洗干净,把坏的切了,用布摆好,刀、叉、餐巾,一一摆好。”   “梁漱溟,这个知识分子了不起。有人问:‘毛主席、周总理逝世了,你有什么感想?’‘寂寞。’这个气派很大!’”   “沈从文服饰研究的书,郭沫若作序,是最大的一个侮辱。沈从文这个人,也很矛盾。您看他的性格,外表很软弱,但是内心又特别坚强。这个软弱和坚强混合在一起。”   “社科院让他(钱锺书)参加一次人民大会堂的宴会,通过办公室专门来找他。他说:‘我不去。’‘上级,江青同志让你去的。’‘我不去,我很忙,我现在工作很忙。’‘那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不,我身体很好啊。’这就是强大。沈从文没有这样的强。”   除了沈从文,《九个人》这本书的其他人都出生在1910年至1920年之间,到1930、40年代已经成长甚至成熟起来了,可以称之为一代人。那正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年代。新文化运动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昙花一现,但也正是这一短暂的时期,影响了他们一代人,把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根植于他们心中。“我把这个时刻称为晨曦时刻,而这一代人正好是在这个时刻里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是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张新颖说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