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坏死后性肝硬化 1.病因: 亚急性重型肝炎 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 2.病变 (1)肉眼: 肝不对称缩小(左叶)、重量减轻、质 地变硬; 表面粗大结节, 大者可达6cm ,小者仅0.5cm 切面结节大小不等,呈黄绿或黄褐色, 纤维 间隔厚且厚薄不一。 坏死后性肝硬化 假小叶 (2)镜下: 1)假小叶形成(纤维间隔较宽,且厚薄不均); 2)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胆色素沉着; 3)炎细胞浸润及小胆管增生较明显。 假小叶形成 (三)胆汁性肝硬化 1.病因:胆道阻塞淤胆 2.分类: 继发性 原发性 (1)继发性 长期胆管阻塞,胆汁淤积,使肝细胞变性、 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引起肝硬化,见于慢性胆道感染和胆结石. (2)原发性 在我国少见,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1)肉眼: 早期肝体积增大,晚期肝体积缩小,表面光滑或呈细 颗粒状,中等硬度,呈绿色 或绿褐色,切面结节较小, 纤维间隔细。 3.病理变化 (2)镜下 原发性:小叶间胆管上皮细胞细胞变性、坏死,最后小胆管破坏,结缔组织伸入肝小叶 继发性:肝细胞明显淤胆而变性,坏死肝细胞肿大,胞浆疏松呈网状,核消失,称羽毛状坏死 (3)临床特点 黄疸明显 肝功能障碍和门脉高压程度轻 P o w e r B a r 中国专业PPT设计交流论坛 肝 硬 化 一 、概述 肝硬化不是一种特异性的疾病,而是多种原因 引起慢性肝损伤的晚期阶段。 肝硬化中肝结构破坏累及整个肝脏,其形态改 变是不可逆的; 形态特征为:纤维化 结节状再生(假小叶) 肝细胞弥漫变性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肝小叶结构改建 肝血液循环途径改建 门静脉高压症 肝功能不全 肝变形、变硬 不可逆的形态改变 二、发病机制 各种原因 损伤与修复反复交替 三、分类 按病因分类: 病毒性肝炎性、 酒精性、 胆汁性、 淤血性、 寄生虫性、 隐源性. 按形态分类: 小结节型(φ<3mm) 大结节型(φ>3mm) 大小结节混合型 结合病因及病变分类: 门脉性、 坏死后性、 胆汁性、 淤血性、 寄生虫性、 色素性 (一)门脉性肝硬化 1.病因 (1)病毒性肝炎:乙型及丙型 (2)慢性酒精中毒 (3)化学毒物:杀虫剂等 (4)营养缺乏:胆碱、蛋氨酸 肝细胞变性, 坏死和炎症 坏死区网状纤维塌陷、 网状纤维融合及胶原化 为纤维化的开始; 早期病变称肝纤维化 病因消除 可恢复 纤维相互连接,分隔原有肝小叶 残余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肝硬化 基本过程 2.病变 (1)肉眼: 早中期:外观改变不明显; 晚期:肝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变硬; 表面弥漫颗粒状结节,φ<1.0cm (苦瓜皮样外观) 切面:结节大小相近,呈黄褐色(脂 变)或黄绿色(淤胆);纤维间 隔薄,厚薄均匀: 镜下:假小叶的形成 1)肝细胞团内常无中央静脉或偏位,也可见两个以上中央静脉 2)肝细胞团内有时可见汇管区 3)肝细胞团的纤维间隔较窄 4)肝细胞排列紊乱,可见小胆管增生、胆汁淤积和少量慢性炎细胞浸润 病理变化 假小叶形成 假小叶 正常肝结构 门静脉压力增高 假小叶、纤维化压迫 小叶下静脉、中央静脉 肝静脉窦。 门静脉回流受阻 肝动脉和门静脉 异常吻合 门脉高压症 门脉高压症状的原因 (3)临床病理联系 1)门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a 脾肿大→脾亢 b 胃肠道淤血、水肿→食欲↓ c 腹水 d 侧支循环形成 ①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 ②直肠静脉丛曲张→破裂→便血→贫血 ③脐周及腹壁静脉曲张→“海蛇头”现象 (3)临床病理联系 图示侧枝循环建立和开放 腹 水 2)肝功能不全(hepatic failure) 1、睾丸萎缩、男性乳腺发育 2、蜘蛛状血管痣 3、出血倾向 4、黄疸 5、肝昏迷 P o w e r B a r 中国专业PPT设计交流论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