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民族民间音乐对柳琴艺术发展影响.docVIP

浅论民族民间音乐对柳琴艺术发展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民族民间音乐对柳琴艺术发展影响

浅论民族民间音乐对柳琴艺术发展影响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柳琴作品对我国地方戏曲、民歌、民族器乐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借鉴与吸收,探求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在柳琴艺术发展历程中所体现的价值,希望通过这些分析,对广大柳琴爱好者理解现有艺术作品、创作新的艺术作品方面等方面有所启发,从而推动柳琴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 柳琴 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3-0148-02    柳琴属弹拨弦鸣乐器,是中国民族乐器中音色较独特的一员,也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家族中最年轻的成员。它起源于清代,大约有二百年的历史,最早流传于鲁南、皖北、苏北等地,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各种艺术的优点,尤其是近代以来受各类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较大,自身发展日益完善,成为一朵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奇葩。柳琴艺术的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的联系极其紧密,从如今柳琴乐曲的创作成果中也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接或者间接采用了一些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它的发展历程是与民族民间音乐的有机结合。    一、地方戏曲对柳琴艺术发展的影响    柳琴在其诞生之初就一直与民族民间音乐共同成长,它是从一种民间的地方戏曲――柳琴戏中脱胎发展起来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柳琴发展的关键时期,著名柳琴演奏家、作曲家王惠然先生对柳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最早的柳琴仅仅是用于多作为地方戏曲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如鲁苏一带的柳琴戏、皖北地区的泗州戏。随着新中国地方戏曲的传播、发展,柳琴逐渐被人们认识。在这个过程中,王惠然为提高乐器的表现力而开始对其进行形制进行改革,拓展了其音域和表现力。伴随着乐器的改良,其演奏形式也实现了由伴奏乐器向独奏乐器的角色变迁,演奏风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演奏曲目随之增加,而且在近年来的民族乐器现代化创作中受到重视,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丰富了柳琴艺术的魅力。    不单是柳琴的起源与戏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展过程中很多作品的创作也受到戏曲的影响,这是因为中国戏曲音乐在从宋朝开始的八百年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给我们留下了三百多个剧种和无数的曲调;并形成了曲牌体式和板腔体式两种程式化的创作方法。在柳琴艺术创作过程中,作曲家可以把曲牌移植或改变,或取材于戏曲情节,甚至可以摹拟戏曲唱腔。当然,这与作曲家的戏曲功底不无关系,王惠然先生对近代多数柳琴艺术发展影响较大,无论在作品题材上,还是在作品数量上,王惠然先生的成就都是他人所无法企及的。王惠然自幼喜爱民族音乐,13岁起自学琵琶、月琴等民族乐器,参加过评弹、豫剧、越剧、江南丝竹、山东柳琴戏、山东吕剧、京剧等的演出,打下了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根基。丰富的从艺经历,让他对不同戏曲都有一定程度的演奏经验,因此在创作时能根据乐曲特性的需要把不同素材信手拈来。这也决定了他的一些作品中有着浓厚的戏曲味道。如乐曲《梁红玉》,以中国英雄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传奇事迹来歌颂爱国情怀,在音调上大量采用了浙江越剧戏曲的素材,在配器和声、板式、手法和神韵各方面,都具有浓郁的中国戏曲影子。第一乐章便用上了戏曲音乐的“步步紧”,表现梁红玉与韩世忠双双舞剑的情景,很有形象化的效果。第二乐章用上大量戏曲音乐中的各种板式,如散板、摇板、越剧中特有的嚣板、乱槌、紧拉慢唱等,使整个乐章的内容情景变得极其生动形象。    二、民歌在柳琴艺术中的运用    民歌是民族民间音乐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也是民族民间音乐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多数民歌是反映当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乡风民俗的健康歌谣,在人们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民歌在柳琴艺术中的运用,一方面反映了不同地区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增强了乐曲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也与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创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春到沂河》已经成为柳琴演奏的经典曲目,乐曲具有浓郁的山东风味,尤其是引子(散板)和第一部分(快板)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变化发展,描绘了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的景象。《幸福渠》王惠然取材于陕北民歌《高楼万丈平地起》而作的柳琴独奏曲,乐曲描绘了流水叮咚及人们心中的幸福喜悦感激之情。《黄河魂、黄土情》是王惠然为内地著名民族歌曲歌唱家彭丽媛所作的同名乐曲,音乐的素材取自西北的民歌,抒发了人民热爱黄土地、奋发向上建设大西北的情怀,歌颂了母亲河的波澜壮阔。    许多的柳琴曲目都充分挖掘了我国民歌的宝贵资源,借鉴了人类历史文明成果,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当然,以民歌为素材的柳琴曲目之所以受到人们欢迎,不仅是因为艺术表现手段和形式的创新,更是作曲家们立足于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紧扣时代脉搏而创作出的结晶,这些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