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中期安徽手工业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前中期安徽手工业发展

清代前中期安徽手工业发展   摘 要:清代前中期安徽的棉纺织业、手工浆染业、制茶业、丝绸业、手工钢铁业及印刷业都有较快的发展。就各地手工业发展状况而言,芜湖以棉纺织业、手工浆染业、手工钢铁业等领全省之先;皖南及皖西各地的制茶业最为出名;淮河两岸的丝绸业较发达。   关键词:清代前中期;安徽;手工业   清代前中期,随着政局的稳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安徽地区的手工业也有较快的发展,但尚停留在手工业生产方式阶段。   1 棉纺织业   清代安徽的棉纺织业以芜湖为最。由于交通便利,清代在芜湖的徽商将资本大量投放到棉织工业,致使芜湖手工棉纺织生产领省内各地之先。合肥、安庆等地,手工棉纺织业也较为发达。巢湖之滨“十之六、七的农户”纺纱织布,“机柠声昼夜不停”。安庆机户多集中在城西、城北一带街巷,宋邦枢经营的纬昌织厂,已有工人35人,拥有木机30架。1[1]   清代前中期宿松的棉纺织业分工很细,有纺织工、轧花工、弹花工;2[2]六安城区有爱国、利国、维新等数十家私营手工织布作坊,规模?^大的有资本2000元(银元)左右,雇工十多人。3[3]   2 手工浆染业:   清代,随着棉纺织业的发展,安徽手工浆染业也得到较快提升。芜湖是浆染业的大本营。明嘉靖、万历年间,芜湖已有10余家染坊。到了清代前中期,芜湖依旧是全省的浆染业中心。到光绪年间,“染坊光绪初仅数家,近以土布出产甚多,除机坊自染外,现共有十余家,所染印花及各种颜色丝绸,工艺之进步甚速,营业也因之发展。”4[4]   清代前中期安徽其他地方也不乏业印染者。清代宿松城乡各镇均设有染店,从事染工者多宿松本地人,其所染以本境土布为多。只是染法“均旧式,无新样色彩”。 5[5]   3 制茶业   安徽境内多山和丘陵,适宜种茶,因此茶是安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皖南徽州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之一。嘉庆《黟县志》载:“黟之茶以城南周家园二都、秀里四都、燕窝八都、大原十一都、?d曙下十二都”,都盛产茶叶。6[7]   广泛的茶叶种植带动了清代安徽制茶业的发展,其中以徽州的制茶业最为兴盛。清代的“屯绿”是安徽名茶,清初已经开始生产。当时徽州府所辖的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婺源(现属于江西),以及太平、石台、旌德、宁国,甚至江西的乐平、德兴、玉山和浙江的昌化、开化、淳安、遂安等县所产的绿茶大多集中到屯溪一带加工精制,所以称为“屯绿”。当时的屯溪为屯绿的产销集散中心,最盛时候私营厂商有287家之多。绝大部分制茶工人都依靠季节性的招雇,或签订合同,有熟练的技术老手(即包工头)全权负责承包。这些制茶季节性工人大多来自于婺源、歙县、安庆等地。他们既懂得茶树栽培、采摘,又懂得简要的筛、扇、拣、烩等制茶技术。7[8]   清代皖西宿松的制茶业也较发达,民国《宿松县志》载:“邑境西北各山多产茶,其叶初生时,召集男妇多人入山采摘,则有采茶工,采摘后分别拣剔,则有拣茶工,拣剔完成后,必加炕焙,则有炕工焙工。茶叶的焙炕必须有制茶经验的工人,至采工、拣工,则临时召集普通农民充之。邑东南两乡每年春间,并有多数男妇赴建德浮梁等处专充采茶、拣茶之工,籍资糊口。”8[9]太湖县的农民更是“树茶所入,不减稼穑”。9[10]   除了皖南、皖西的茶叶很出名外,安庆地区的茶叶也闻名遐迩。绵亘于潜山、岳西等地的皖山所产之茶,秦汉,唐、宋时代已盛名于世。安庆位于大别山南麓,这里山岳莽莽苍苍,群峰叠翠,地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终年云雾布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名优茶的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茶叶饱蘸自然之灵气,孕育成具有香高味淳,伴有兰香,风格独特的茶叶内质,加上精益求精的采制工艺,不断创造出色、香、味、形风格各异的茶叶珍品。清代潜山的“天柱茶”、“开火茶”,太湖的“南阳谷尖”,桐城的“桐城小花”,岳西的“黄大茶”,“岳西翠兰”,宿松的“罗仙云雾”等茶叶盛名于世。10[11]   安徽清代的名茶还有很多,比如六安产的“六安瓜片”,太平产的“太平猴魁”,在此不一一赘述。   4 丝绸业   清代前中期,安徽淮河流域的丝绸工业比较发达。亳州万寿绸享有很高声誉。《亳州志略》记载:“亳州手工业种类甚多,而以羊毛毡毯、皮箱、万寿绸三项最为著名。……万寿绸系纯丝织品,相传前清某皇后诞辰,曾以此绸铺地,因以得名”。 11[12]万寿绸始创于明万历年间。原名“一筋绸”,蓝白宽道.经纬相间,呈现蓝、白与浅蓝三色鲜明的方格图案,可作衣料,也可作被而使用,畅销各地。雍正十三年(1735年),万寿绸曾作为贡品进贡雍正皇帝,12[13]清乾隆年间,地方也曾以此为贡品,声誉更高。至清末民初,染工又有进步,创染红绿宽条的经纬方格图案,风格仍与蓝白格子相同.但五光十色,鲜艳夺目,因此又称“十样景”。 13[1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