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应龙与赵孟交往及其书法艺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牟应龙与赵孟交往及其书法艺术

牟应龙与赵孟交往及其书法艺术   牟应龙(1247-1324年),字伯成,南宋末元初吴兴(今属浙江)人,南宋时期当以世赏补京官,尽让诸从弟,而擢咸淳进士第。晚以上元县主簿致仕。于诸经皆有成说,惟《五经音考》行于世。学者因应龙所自号,称之曰隆山先生。泰定元年(1324)卒,年七十八。   赵孟?\(1254-1322)出生时,牟应龙八岁。赵孟?\是地道的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牟应龙先祖蜀人,从其祖父牟子才(?-1265)始,迁居吴兴,吴兴是牟应龙的出生地。相仿的年龄,又生活在相同的地方,这为二者后来的交往奠定了基础。   说到牟应龙与赵孟?\的交往,不能不提到牟应龙的父亲牟?t。牟?t(1227-1311),南宋时为大理少卿,宋亡不仕,有《牟氏陵?集》二十四卷。黄?谩段南准?》卷六《隆山牟先生文集序》称:“若昔宋东都盛时,眉山苏氏父子出而蜀之文章被于海内,渡江后,疆圉日蹙,衣冠流散,而蜀之文章萃于东南及其既久也,百年之遗老相继沦谢,而陵阳牟氏父子遂岿然为蜀士之望,以耆年宿德擅文章之柄而雄视乎东南者,大理公一人而已。”对牟?t的道德文章推崇备至。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五《牟伯成墓碑》则记录:“然自大官显人过吴兴者,必求大理公,拜床下得一言而退,终身以为荣。”可见牟?t在当地的声望与影响。   无疑,牟?t以其道德文章成为当时学子们效仿的对象,皆以能与其交往为荣。赵孟?\以皇室贵胄的身份与大其二十七岁的牟?t交往,并留下了很多合作,赵孟?\所书的许多碑刻都由牟?t撰文,如《松江宝云寺记》、《嘉兴重修儒学记》(上述两种见《金石文考略》卷十六记载)、《湖州妙严寺碑记》(《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六记载)、《嘉兴路儒学碑》(《六艺之一录》卷九十九记载)、《忠烈庙记》(《吴都文粹续集》卷十四记载)、《平江府重建三清殿记》、《玄妙观三门碑铭》(上述二种见《吴都文粹续集》卷二十八记载),几乎到了非牟?t撰文赵孟?\不书的程度,如上述《平江府重建三清殿?》、《玄妙观三门碑铭》都是赵孟?\恳请,牟?t才撰文的(《吴都文粹续集》卷二十八)。大德元年(1297),赵孟?\还书牟?t诗卷,以供友人摹刊(《桐江续集》卷二十三)。牟?t去世后,赵孟?\撰写《牟?t墓志铭》(《吴兴备志》卷二十四)。而牟?t《牟氏陵阳集》收录的《简赵子昂君》、《十日菊为子昂寿》(上述二种见《牟氏陵阳集》卷一)、《别赵子昂》、《十七日谢赵子昂孟能静及诸亲友》(上述二种见《牟氏陵阳集》卷四)也记录了他们之间不同寻常的友谊。牟?t还为赵孟?\所书《文赋》作题跋,对其书法大加赞赏(《石渠宝笈》卷五)。   赵孟?\与牟?t不一般的交往很自然地延续到了下一代牟应龙身上。   牟应龙遗传了其祖父牟子才、父亲牟?t的基因,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作文的天赋,“稍长,警敏过人,日记数千言作为文章,志趣高迈。”(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五《牟伯成墓碑》)宋亡?r,牟氏父子二人均已退不任事,闭门做起学问来,“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于诸经皆有成说。”(《元史》一百九十卷)而牟应龙于其父亲,在道德文章上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应龙为文,长于叙事,时人求其文者车辙交于门,以文章大家称于东南,人之为眉山苏氏父子。”(《元史》一百九十卷)   共同的爱好与追求,让当时吴兴的青年才俊自然地汇聚在一块,他们游于山水之间,诗词唱和,抒发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好不惬意,而其中的佼佼者赵孟?\、牟应龙、?子中、陈无逸、陈仲信、姚式、钱选、张复亨,被时人号为“吴兴八俊”,他们皆能诗,虞集尝称:“唐人之后,惟吴兴八俊可继其音。”(《吴兴备志》卷十二)   赵孟?\的相关文献记录了他与牟应龙的交往。   1305年中秋,赵孟?\和朋友相聚于吴兴芙蓉洲,饮酒填词赏月为戏。牟应龙用苏轼韵作词赠与赵孟?\。芙蓉洲也是赵孟?\与朋友们常登临畅游之地。面对皎皎升起的一轮明月,回忆起年轻时朋友意气风发的聚会,联想起多年来官宦生涯的奔波颠沛,赵孟?\不禁感慨万千,以一首《水调歌头》回应牟应龙,对时空交错与命运变幻的感触都浓缩在一句“却忆旧游处,回首万山间!”该词收录在《松雪斋集》卷十:      水调歌头 与魏鹤台饮芙蓉洲,牟成甫用东坡韵见赠,走笔和之,时乙巳(1305)中秋也。   行止岂人力?万事总由天。燕南越北鞍马,奔走度流年。今日芙蓉洲上,洗尽平生尘土,银汉溢清寒。却忆旧游处,回首万山间! 丁亥(1287)秋与成甫会八咏楼,故云。   客无哗,君莫舞,我欲眠。一杯到手,先醉明月为谁圆?莫惜频开笑口,只恐陈迹乐事,乐事几人全。但愿身无恙,常对月婵娟!      晚年的赵孟?\回到家乡吴兴,准备终老于此。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而对老朋友的思念也愈来愈深切。在给牟应龙的一封信中(图1),他如此说道: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