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健林地产圈玩家老大
王健林地产圈玩家老大
地产圈盛产“玩家”是出了名的。爱写诗的黄怒波已然登上了“北美第一高峰”;王石眼见着要去穿越“第三极”;张宝全玩出了“今日美术馆”,潘石屹曾在电影里“为爱痴狂”……但罕有一人像王健林这样,要么不玩,要玩就做“老大”。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历来是富豪榜上的“漏网之鱼”。他曾有句名言:“富豪榜就是杀猪榜,我可不想上。”
虽然一百个不情愿,但这位“隐形富豪”却难以避免“被排行”。5月14日,某财经媒体发布了“2010新财富500富人榜”,王健林荣府首富。
玩地产,预计2015年将问鼎全球商业地产第一把交椅;玩足球,进退都是中国“第一火”;玩收藏,他看中谁,谁的画价就将飞涨;一年才看一次电影,却坐拥中国院线最大的山头。在他当选“中国经济十大年度人物”时,“创新”二字,无疑是最到位的评价。凡事快人半拍的商业敏锐,“到了黄河心才死,撞了南墙才同头”的执著劲儿和十分工作狂的精神,才炼就了这么一位“超级玩家”。
低调藏家挥金如土
王健林在收藏界一直比较低凋,以至于较长时间内国内拍卖界对王健林少有人察觉。但他却是吴冠中、石齐等诸多大画家背后真正的推手。
收藏吴冠中的作品,光“有钱”不行,还要“有心。
1999年大连举办建市百年庆典,吴冠中应邀前来,当时的市政协主席林庆民在接见吴老时说起:“我们大连有位收藏家,收藏了不少你的画作。”吴老连连摇头:“不可能,我的作品很少,而且几乎都在海外,大连不应该有。”
当晚,王健林带着三幅画如约来到吴老下榻的酒店。一幅是吴老1990年创作的《香山春雪》,吴老看了马上说,这幅画原本是他在美国办展时送给一位美国朋友的。他又展开一幅《竹舍》。吴老激动起来:“我已经有十多年没看到过它了……”
第三幅《泼墨漓江》更让老画家拍案惊奇:“我一生只有这一张泼墨作品……没想到,大连真有我的精品。”
第一次见而,万达的用心就让吴冠中产生了好感,之后的故事人尽皆知:2004年6月,吴冠中世界个人巡展在法国巴黎开幕。其后在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陆续展出,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吴冠中热潮”。
对于吴冠中的画,王健林已经是鉴赏专家。在广州新白云机场的贵宾厅内,墙上挂了一幅吴冠中的画。王健林带着几名员工在贵宾厅内候机,端详了半天断言是真的。于是把服务员叫来:“如果贵宾厅起火,你第一件事情干什么?”服务员回答:“经理吩咐,第一件事情就是抱起这里的画往外跑。”
对于有些难得一见的珍品他也是花足了“血钱”。
“我有一次从日本博物馆一口气买了两张李可染的顶级作品,一幅《井冈山》300多万,一幅《漓江》500多万。”
500多万的开价,让王健林斟酌许久。“真是下了好大的决心,那个时候拿那笔钱可以搞房地产了。”
“我还拿过一幅张大干晚年的泼彩,十几年前,我花了1000多万:说穿了,你愿意给当时人两倍的价钱,人家才有可能把这么高的东西给你。”
混个将军有什么意思
王健林透露:“我下海做房地产很大的动因,也是基于要有钱搞收藏。”而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他厌倦了行伍和从政:
1970年,王健林15岁初中刚毕业,父亲便决定将他送到部队锻炼。
28岁那年,王健林已成为全军最年轻的一名团职干部,却主动选择了“激流勇退”“如果不转业,现在最多混个将军,那有什么意思?”
转业后,王健林被任命为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成为一名在外人看来仕途无量的政府官员。但没过两年老问题又浮出来了:“这样下去在机关里就算混上了一个区长、副市长,也没有什么意思。”
1988年的一个偶然机会,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至为深刻的转变。那一年,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欠债149万元、濒临破产。区政府为了拯救这个“烂摊子”,面向全区公开招贤,王健林主动请缨,且选择了一个谁都不愿碰的烫山芋:旧城改造。
这恐怕是万达第一次对“人弃我取”的尝试。那个时候开发项目要‘配额…,万达拿不到,而旧城改造则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想开发多少给多少”。回家一算成本,每平方米的造价居然是当时大连的最高房价1200元。
为了多卖几百块钱,创新也被逼了出来:“一是推出130多平米的大户型,二是在北方率先设计了明窗大厅,三是采用了铝合金窗。”
“确实挣了不少,钱哗哗地来!”不过苦恼也随之而来。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为了奖励加班加点、埋头苦干的员工,五一节时王健林包了几辆大巴带员工去集体旅游。人还没有同来,举报已经到了市纪委,给他的处分是“警告”或“通报批评”。尽管最终在区纪委求情下,免去处分,但“每名员工必须把公费200元补回来”。
正因为有这些切肤之痛,万达成为东北首批股份制试点,王健林也真正成了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