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溪民歌艺术特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纳溪民歌艺术特色

论纳溪民歌艺术特色   摘 要:纳溪民歌是川南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一种民歌形态。纳溪民歌极具地域特征,具有腔调多变、旋律独特、内容丰富的特点,在民族音乐中独树一帜。其文化生态如今受到破坏,亟待保护。   关键词:纳溪民歌;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1)04-0105-03      四川西南部的泸州纳溪地区向来有“民歌之乡”、一方“歌窟”的美誉。纳溪具有悠久的历史,据《纳溪县志》记载,汉代时兴起纳溪寨,南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升纳溪寨为纳溪县。纳溪位于长江之南,永宁河下游,两岸多深丘、低山,大部分场镇都建在山岩顶上,地理条件特殊。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勤劳和勇敢的纳溪人民在辛勤劳作中用山歌迸发了生命的乐章,有开山的拼搏怒吼,有夯基的整齐节奏,有薅秧的幽默调侃,有生活的逍遥感叹,有情爱的大胆邀约……种种吟唱汇成了独具特色的纳溪民歌。山歌随时可闻,歌者随处可见,群体劳作时的歌唱,在山坡田地里此起彼伏,独具魅力。   纳溪民歌崭露头角,是1958年纳溪民歌《撵野猫》在全国民歌大赛上夺魁,震动了歌坛,纳溪民歌继而也开始被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所了解。纳溪痴迷民歌者,鼎盛时达1000多人,下至小儿,上至老翁。《撵野猫》等10首纳溪民歌,已入选中国音乐家协会选编的《中国民歌精品》。仅《撵野猫》一首歌曲,在2002年获得四川省群众声乐舞蹈大赛金奖和第五届西部民歌歌手邀请赛金奖。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经历了生活方式的变易、流行文化的冲击、音乐观念的偏失之后,纳溪民歌出现了文化生态恶化、后继乏人的局面。纳溪民歌资源未得到科学系统的整理和保存,对纳溪民歌缺乏深入的学术研究,纳溪民歌的积极文化价值更未得到挖掘和发扬。本文拟对纳溪民歌的艺术特色作一归纳,以期对纳溪民歌文化传承作一推力。   纳溪民歌特有的艺术特征,除了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口头文学,以及历史、地理诸因素的影响之外,民间歌唱生活和民歌的腔调构成因素,具有更直接的意义。随着生产、生活的日趋稳定,民间集体歌唱活动,成了当地人民进行社会、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交流中,由于方言的特点,山川的阻隔,纳溪地区歌唱活动在交流中求同存异、约定俗成,于是形成自成一统的风格体系。   一、纳溪民歌的音乐特征   (一)旋法特点   纳溪民歌中,具有起音旋律一般较高,基本为一字一音,尾音长且下行居多的特点。在曲式上,由一个基本句式作为基础,反复若干变体而成,呈现单段体、一段式的形态特征,在同一首歌曲中,根据歌词的反复变化,形成不同变体。旋律或节奏时值虽缩短或延长,但句头和句尾保持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在变体中,是同头、同尾、异腹,这是“纳溪”单句式变体的重要特征。在句子的排列上,纳溪民歌大多以偶数句,特别是四、六句居多的形式出现。      但在纳溪民歌的号子中,如橹号子、招架号子等,也有以多段体的形式出现,并且还有多声部唱腔,这在劳动号子中是鲜见的。   (二)调式调性   纳溪民歌调式调性丰富,在民族五声调式基础上,多以 “宫、商、?铡⒂稹? 四个音为主构成独特的民族四声音阶,又常以宫、羽、?战嵛玻?最后结束在?找羯希?构成?盏魇健U馇『梅?合纳溪人方言说话尾音重、多以“入”声结束的语言特点。      纳溪民歌在旋律的进行中,常使用大跳后下行级进的方式,例如在《太阳出来一点红》第三小节旋律中就有la-re的纯四度向上跳进,然后,按照民族调式re-do-la下行级进,这种旋律进行上行时愉快、激昂,下行时流动和委婉,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情感体验。除了这种旋律进行,纳溪民歌中连续二度音程级进与三度音程小跳进形成组合也使用较多,特别是小三度do-la下行音列最为典型,这就让曲调更为自然流畅,也符合纳溪人的语言特点。   在众多的纳溪民歌中,号子这一种类独树一帜。如《二锤号子》、《搁浅号子》等,调式多为民族五声调式的羽调式和角调式,呈现小调色彩。另外还有一部分民歌,在七声音阶的基础上还有一些变化音的运用,如:“b7”、“ #1”等音,如《高山包谷映得宽》和《太阳出来红冬冬》等。以上都能凸显纳溪民歌的艺术特征。   (三)节奏节拍   纳溪民歌节拍多以二、四拍子出现,节奏自由,句式规整,如前谱例《望郎(早晨)》等。还有一部分三拍子的歌曲,纳溪民歌中也不少见。如:《这山没有那山高》等歌曲,曲风热情、轻快,展现出自然、拙朴和真性情的音乐形态。这些作品都结合了田间劳动场景,采用即兴编唱、轻松说笑的形式,使唱歌能消除疲劳、调动情绪。它们无不是以景触情、以声传情的方式来赞美生活、歌唱生活。   (四)唱腔与衬词   纳溪民歌唱腔丰富。由于青藏高原、秦巴山岭、云贵高原的屏障作用,纳溪终年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