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章法中渐变与突变
论章法中渐变与突变
邱志文 1967年生,广西昭平人,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书法专业副教授,长期在高校从事书法艺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50多篇。
章法处理的所有技巧,概而言之,不外乎“变”与“不变”。“不变”名声甚糟,屡招贬斥,但它并非一无是处,如在基调确立、风格塑造上,它就功不可没。“变”似乎千态万状,难以捉摸,其实也不过“渐变”和“突变”两种而已。渐变与突变,主要依据变化程度及有无过渡加以划分。在章法中,渐变和突变主要通过欹侧、大小、错位、疏密、粗细、曲直、墨色等方面体现出来。本文仅探讨“渐变”和“突变”,“不变”则另作详述。
一、欹侧
欹侧是指字形体势的斜倾变化。欹侧能破平直,生跌宕,“以奇为正,不主故常”(董其昌语),是高明书家驾驭章法的要诀。笔者对王羲之《十七帖》曾作过统计,在全篇801处变化中,欹侧变化有198处,占总量的24.7%,位居所有变化手段之首。
渐变式欹侧通常有两种做法:1缩小欹侧幅度。如字形体势由正向侧的微妙调整,或者对连续的多字作欹侧幅度由小到大的依次渐变。这些变化虽不抢眼,但平缓渐进,不显唐突。2增加过渡因素。如在反方向欹侧的两个字(如前字左下欹侧,后字右下欹侧)之间,加入一个体势端正的字。这样,体势的变化便获得了一种缓冲,字行的形状也不致过于突兀和和尖锐。
突变式欹侧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1字形体势由正向侧的大幅度转变。体势作大幅度欹侧的字,在字行中成为“特异”元素,格外引人注目,有序的字行也因此变得有些无序。2字形体势的反方向欹侧。如前字左下欹侧,后字则右下欹侧;或者前字右下欹侧,后字则左下欹侧。反方向欹侧带来的变化异常突兀,在字行的形状上形成富有张力的突角。但它叉险中寓稳,正所谓“势似欹而反正”(李世民语)。
轻转慢扭,攸悠荡漾,抚人心怀,是渐变式欹侧的表现优势;强转硬折,大起大落,动人心魄,是突变式欹侧的表现优势。两种表现手段在章法中的综合运用,即是两种表现优势的发挥和互补,它使字行的推进,犹如淙淙溪流:时而左拐,时而右弯,时而宛转,时而跌折,时而平缓,时而激宕,乍惊乍喜,饶有兴味。
二、大小
若字体大小参差,天然不齐,章法则有细雨夹雪、乱石铺街之妙。包世臣很有想像力,他说: “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在王羲之《十七帖》801处变化中,大小变化有153处,占总量的19.1%,在所有变化手段中位居第二。可见,字体大小变化是章法处理的重要手段,无大小之变,常有算子之诮。
字体大小的渐变是指字体在大小上的逐渐变化。它有两种形式:1字体由小到大的逐渐变化。它犹如事物处于上升阶段,有一种壮大感。2字体由大到小的逐渐变化。它犹如事物处于下降阶段,有一种消退感。这两种形式的共同特点是逐渐变化,这种变化是和谐有序、自然而然的。
字体大小的突变是指字体的骤然扩张或收缩,字体在大小上两极分化、对比悬殊。字体的扩张,仿佛重弹瞬间爆炸,形成极强的冲击和张力,对观者的视觉刺激异常强烈。在追求“震撼”效果的现代书法中,这种手段被广泛运用。字体的收缩,仿佛物体悄然远逝,给人以内敛、凝聚、隐退的感觉。在强调修炼的传统书法中(如出家后的李叔同书法),这种手段运用得较为普遍。
字体大小的渐变与突变的综合运用,可以使二者的特点得以兼容并包,使章法既有反差强烈的轰然跌宕,又有循序渐进的和谐推进,既富于刺激性,叉不失耐看性。
三、错位
锴位是指一行中的上下两个字作方向相反的水平移动,重心连线由垂直状变为倾斜状。书法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其实,“奇”“险”向来为书法所重,而错位是营造奇险感的有效手段。在王羲之《十七帖》801处变化中,错位变化有147处。占总量的18.4%,在所有变化手段中位居第三。
渐变式错位与突变式错位的划分,关键看错位的程度。上字形体的纵向平分线,是渐变式错位与突变式错位的临界线。尚未跨越临界线的错位,属渐变式错位;跨越临界线的错位,属突变式错位。在章法处理中,渐变式错位所营造的奇险感相对较弱,它所塑造的“形象”是以正为主,以险为辅的,是平中寓奇的。突变式错位所营造的奇险感要强烈得多。它之所以要跨越“临界线”,目的就是要“履险蹈危”。突变式错位所呈现的险势,从局部看已险仄倾倒,无可挽回,它需要在更宽阔的章法空间寻找“拨转机关”予以补救和平衡。
渐变式错位与突变式锴位的综合运用,可以使“险”的营造不恪守某种固定的模式,它在丰富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更适应和满足了观众对“峻险”“奇险”“悬险”“绝险”等的多元化需求及个性化偏好。
四、疏密
章法上的疏密是指字体在间隔距离上的聚散变化。“疏欲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