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笠翁十种曲风情喜剧艺术特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笠翁十种曲风情喜剧艺术特性

论笠翁十种曲风情喜剧艺术特性   清初戏曲家李渔的十种曲剧作被视为“在商业上征服读者观众的主要道具之一”,它们“以浅显的语言,用符合广大群众欣赏习惯与审美趣味的形式,描述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李渔的家班市场化经营模式使得其戏曲创作思想在十种曲中主要表现为其强烈的娱众意识和舞台意识:如别出新颖、翻奇出巧的结构情节,机趣横生、惟妙惟肖的戏剧语言,以及富有剧场效果、适于舞台搬演的“剧”的特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特色与其“一夫不笑是吾忧”、“传奇之设,专为登场”的戏曲理论是一而贯之的。本文将从十种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舞台体现等方面来论述十种曲的风情喜剧的艺术表现。      一、十种曲的“风情喜剧”的艺术定位      李渔十种曲的题材、思想及喜剧技巧都非常一致,都可以“风情喜剧”四字来概括。象十种曲的题材,几乎全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都以大团圆结局;十种曲的思想,也是风流加道学,娱乐与劝惩并行;十种曲的喜剧技巧更在“嘲风月”,李渔不厌其烦地在其中“摹写未尽之情,描画不全之态”。所以,黄天骥先生在《李笠翁喜剧选?前言》中,称李渔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位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剧作家。   李渔之倾向于以喜剧娱人,主要是他认为当时人们的观赏趣味普遍嗜于笑乐。这在他的《序》中有明显的流露:“同一书也,始名《谭概》而问者寥寥,易名《古今笑》,而雅俗并嗜,购之惟恨不早,是人情畏谈而喜笑也明矣。不投以所喜,悬之国门奚裨乎?”《谭概》一书原为明末冯梦龙所编,用以为雅人逸士佐清谈,供笑乐。但普通社会中毕竟是善谈者寡而喜笑者众。李渔从读者对《谭概》易名为《古今笑》的反应不同,发现并认定了“人情畏谈而喜笑”的普遍趣味。就戏曲观赏而言,喜剧更容易刺激浅层快感,既无须较高的文化素养,也无需深刻的审美体验,因而雅俗共赏。对于观众,李渔主张投以所喜,“不投以所喜,悬之国门奚裨乎?”可见,李渔之偏尚喜剧创作,其自觉意识相当明确,并非仅仅出于本人嗜好。   李渔的这种自觉意识无疑是与他“砚田赢利”的商业目的有关的。首先,李渔将作者和观众理解为“买”和“卖”的关系,而被观众以“钱”购买的传奇在此即具有了“商品”、“娱乐消费品”的商业价值。其次,正是基于这种商业买卖关系故而决定了李渔戏曲创作“惟我填词不卖愁”的宗旨,也决定了李渔娱乐本位和观众本位的曲论思想。这也是李渔十种曲“风情喜剧”定位的来由。      二、十种曲的风情喜剧的艺术特色      李渔剧作在艺术上的成就在清初曲坛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杨恩寿之谓“位置、脚色之工,开合、排场之妙,科白、打诨之宛转入神,不独时贤罕与颉颃,即元、明人亦所不及,宜其享重名也。”可谓对李渔剧作艺术成就的中肯评价。   设计吸引观众的情节结构,是李渔剧作最主要的艺术技巧之一。   作为专业戏曲家,李渔也极力想摆脱明清传奇才子佳人戏的俗套,所以,他在理论上提出“脱窠臼”,在创作中也求情节新奇,不落俗套。他风情喜剧的艺术定位使他只是在才子佳人题材的范围内追求独创的故事情节,这样,既能在题材上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又满足了观众求新求奇的审美需要。   李渔的十种曲,除了《蜃中楼》以外,大多是李渔独创的。《蜃中楼》也不是对传统素材的直接拾取,而是将《柳毅传书》、《张生煮海》这两个互不相关的故事以绝妙的技巧编成的,既保留了原作的神话色彩,又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发挥。   一般的才子佳人戏都是生、旦联姻,李渔却在《奈何天》中以丑、旦结合,且是一丑男娶了三个佳人的故事,突破了一般传奇的格局。李渔在具体描写时,不落窠臼,三次成亲,关目各异,使观众看起来各有其妙。   男女之间的爱情,一般是男的追求女的,但李渔的《凰求凤》却是三个女子争求一个才子。在封建社会里,这是超出常情之外的;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李渔写出了封建社会女子长期被封建礼教压抑的对理想爱情的向往之情。   《怜香伴》的情节内容也是出人意料的。它表现秀才范介夫和崔笺云夫妇与曹语花的一男二女的故事。由曹语花身上的异香吸引崔笺云与其结识并一见如故,欲来世结为夫妇,且约定二人今世同嫁一夫。经过这两个女子的悲欢离合情节的展开,最后三人重新举行婚礼。剧情颇为新奇。   《比目鱼》、《玉搔头》、《巧团圆》三剧,也各有独特而新奇的情节。如《比目鱼》述秀才谭楚玉与女伶刘藐姑之间超越身份而更为纯粹的爱情。情节虽然极其巧合,但又在情理之中,令人叹为观止。   其他如《风筝误》、《慎鸾交》、《意中缘》都是两男两女之间的爱情故事。《风筝误》和《慎鸾交》中的两对情人,是用对比的手法来增强剧中的喜剧性。《风筝误》是韩琦仲、詹淑娟与戚友先、詹爱娟之间的美丑的对比;《慎鸾交》是厚重君子华秀、王又嫱与轻薄之子侯隽、邓惠娟之间善恶的对比。而《意中缘》则叙名士董其昌、陈眉公和杨云友、林天素之间通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