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进美丽镶黄旗
走进美丽镶黄旗
在第五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之际,我们走进了全国牧区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牧区信息化试点旗县――镶黄旗。
镶黄旗位于锡林郭勒草原的西南部,总面积5172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回、满、达斡尔等多民族聚居地,至今仍保留着较完整的察哈尔文化和民族风情。
调整结构促转型 经济走上快车道
镶黄旗在调整了过去仅以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经济后,向现代化工业高歌猛进。旗里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121亿立方米花岗岩石材资源。铺就了一条工业腾飞、经济发展的致富之路,现花岗岩产品已走进上海世博会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礼堂。随着旗委、旗政府的重视,“中国塞北石材之乡”的品牌知名度正日益攀升,有七个品种的石材产品注册及属地冠名已全部完成。“中国塞北石材之乡”的美誉已得到中国石材协会、中国建材协会的认可,并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曾经被誉为“皇家牧场”的镶黄旗草原会不会受到污染?草场会不会被破坏?
面对记者的担忧,旗委书记周金桩以负责任的口吻告诉记者:“镶黄旗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从长计议。既要经济发展又要青山绿水,‘不给草原留败笔。不给后代留遗憾’。对每个项目每个环节都加高环评门槛,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同时加大对油田、石材矿区环境保护的力度,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良好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牧区要大力发展畜牧业,草场却逐年减少的情况,镶黄旗联户经营成为牧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镶黄旗可利用草场面积仅为739,3万亩,牧户户均草场不足2000亩,2006年开始,该旗引导牧民采取合作、合资、人股等方式,将草场、人力、牲畜、牧业机械等进行整合,探索出草场和牲畜联户、组建专业协会等多种模式。让大户带小户,富户带穷户,分户繁育、集中育肥的牧业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
文贡乌拉苏木(乡)德斯格图嘎查(村)牧民阿拉塔敖其尔牵头组建了由32人组成的牧民建筑协会,这些牧民放下羊鞭、拿起泥铲,利用牧闲时间,当起了建筑工人。旗政府积极扶持,将生态移民一些小型建筑工程和棚圈工程交给他们。做建筑工人,一个小1二一天收入60元,一个大工一天收入90元,仅此一项。该嘎查牧民人均收入增加895元。
实施联户经营以来,有效地整合了草场和畜牧资源,引导部分养殖数量较少的牧户和牧区剩余劳动力进城从事二、三产业,实现多渠道增收:试行划区轮牧,合理划分草场面积,草场载畜量得到合理配置,有效地保护了草原。截至今年7月底,全旗1804户牧民实现了联户经营,占牧区总户数的43.1%;联户经营人数达6376人,占牧区总人口的44.1%;转移进城牧民839户,占联户总数的46.5%。联户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富民强旗进程,使广大牧民走上致富路,去年全旗牧民人均收入4632元,比联户经营前的2005年人均增长2745元,联户经营真正成为牧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
风雨五十年,赞歌唱草原
第五届乌兰牧骑艺术节在镶黄旗举办,这是镶黄旗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乌兰牧骑诞生于1957年的苏尼特草原,她经历风风雨雨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50多年来,乌兰牧骑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扎根草原,深受草原各族人民的拥戴。
乌兰牧骑,蒙古语的意思是红色文化工作队。当年乌兰牧骑的队员多来自草原农牧民中间,队伍少而精,队员大多一专多能。走上舞台报幕员能唱歌,放下马头琴又能跳顶碗舞。走下舞台,他们就帮农牧民理发、修理家电、剪羊毛及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牧民一看到乌兰牧骑打着旗子下乡,都自发地骑马相互传递信息:“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来了!”因此,乌兰牧骑的年轻队员都被农牧民亲切地唤作“玛奈呼和都(我们的孩子)”。
乌兰牧骑。作为我国文艺战线上的“红色轻骑兵”,在50年的风雨历程中,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乌兰牧骑已经由创建初期苏尼特右旗和翁牛特旗2支队伍21名队员,发展到今天74支队伍2800多名队员;乌兰牧骑,由一辆马车上的草原文化轻骑队,发展为植根草原,服务基层的独特民族文艺团体;50多年来,乌兰牧骑走遍了内蒙古草原的广大农村牧区,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精品,涌现出一大批蜚声国内外的艺术精英,谱写了内蒙古文化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拉苏荣、额尔敦木图等都是从乌兰牧骑走出艺术家。
第五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期间,记者有幸采访了当年在镶黄旗乌兰牧骑工作过的几位老队员。
苏?道尔吉扎布,今年66岁了,虽然早已离开了乌兰牧骑,但现在仍然为发展镶黄旗文化事业搞些创作活动,尤其是对《查玛》舞的传承,他和老伴张斯玛(国家二级演员)搜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和道具。谈起当年在乌兰牧骑的情景,苏?道尔吉扎布和张斯玛从柜子里抱出来一大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03年房地产估师考试《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真题及答案-中大网校.doc VIP
- 职业生涯报告六篇.pdf VIP
- 弧度制、扇形的弧长与面积.PDF VIP
- 2024-2030年中国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与战略规划研究报告.docx VIP
- 2025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管理人员招聘1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人工智能数学基础-全套PPT课件.pptx
- 山东名校2025届高三12月校际联合检测 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职业计划生涯范文5篇.docx VIP
- 成功必备的八大心态.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