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烟云中麻池古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阴山烟云中麻池古城

阴山烟云中麻池古城   日暮黄昏,遥望阴山下黄河北岸的那座延宕千年的古城,萦绕着袅袅烟云。   古城与一山一水相依相伴,扼古代穿越阴山重要通衢之一的昆都仑沟。俯瞰古城,南、北两城相连,略呈“日”字形。据考证,北城是战国、秦、汉时期的九原城,是秦直道的北端点,为汉代五原郡郡治。南城为汉代五原郡五原县故城。这一带自古盛产麻,清初,因古城附近的村庄有13个沤麻池,而得名“麻池”,沿用至今,古城也被称为“麻池古城”。   位于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的麻池古城,历经岁月沧桑早已褪去繁华,却也独留余韵阴山烟云中。   北望阴山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于其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九原”即麻池古城北城,为赵武灵王修筑。北城南北690米,东西720米,辟北门,这在当时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城池。   在麻池镇古城村村民的指引下,穿过古城村的一条南北小巷,从古城南城南墙遗址的豁口进入古城。古城墙内,田连阡陌,静谧空旷。沿着田间小路向北走数百米,然后向东行,一座被绿色网围栏保护起来的高大夯土台基,颇为醒目。随行的专家介绍说:“有考古材料证实,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重要建筑的高大台基都是夯土筑成,宫殿台榭也是以土台作为建筑基底。北城南部存留三座高大的夯土台基,呈‘品’字形分布,当地人称之为‘大圪旦’‘二圪旦’‘三圪旦’。据考证,这就是秦直道北端点的遗址,其建筑风格,与秦直道南起点陕西省淳化县秦代林光宫祭台遗址的设置极?橄嗨啤!?   向北望去,几百米处,另外两座高大的夯土台基在寒风中静立,其周围残砖断瓦俯拾皆是。夯土台基经历两千多年风霜雪雨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如今依然挺立,说明我国古代夯土技术之发达。小心翼翼地登上坚硬的土台基,目睹不远处的残垣断壁,才真正体会到它之所以千年不倒的原因。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这条道路北起九原城,南抵咸阳附近的云阳(今陕西省淳化县境内)。一旦长城烽烟燃起,秦朝大军便可沿这条大道直抵边境。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途中病逝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崇县)。此时,秦直道的城障和烽火台尚未竣工。秦始皇的遗体在密不发丧的情况下悄然运至九原城,经秦直道运回咸阳。据《史记》记载,秦直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汉书》记载:“道广五十丈,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据清嘉庆年间的文献记载,“若夫南及临潼,北通庆阳,车马络绎,冠盖驰驱……”说明秦直道的荒废是近几百年的事。   麻池古城北至昆都仑沟口16.5公里,南到黄河8公里。不仅扼守着昆都仑沟这一阴山通道,还控制着秦直道与固阳道之咽喉部位。因此,秦、汉时期均在此设郡。   不知不觉中,瑞雪已纷至沓来。向东走了约300米,登上夯土构筑的古城墙,那厚重的墙体仿佛诉说着它的沧桑和久远。沿着北城东墙一直向北,便到了北城的北墙。北墙正中的北门遗址正对着昆都仑沟的南口。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扶苏和蒙恬率兵30万由此“却匈奴七百余里”,修筑长城;西汉卫青、霍去病多次率军经昆都仑沟北击匈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亲自率领18万大军远征匈奴,经麻池古城,过昆都仑沟……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在阴山南麓设置的九原郡,管辖今包头中南部、巴彦淖尔市河套地区及鄂尔多斯市黄河南岸,郡治是九原城。汉武帝将九原郡改为五原郡,郡治依然设在九原城,称九原县。在五原郡所辖各县之中,五原县县城紧依九原县县城南面,即麻池古城的南城,南北660米,东西640米,辟南门和西门。   南城的南墙保存较好,高约5米,结构紧凑,质地坚硬,夯土层清晰可见,夯层厚9~15厘米。南墙正中有一大豁口,两侧城墙高耸,可能是南门所在。王英说:“很多年前,南城南门附近散见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城内地表有罐、盆、碗、豆等陶器残片,常有五铢钱、铁田片、铁铲和铜镞等出土。”   古城何时被废弃?东汉末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阴山南北战乱纷纷。之后,古城逐渐沉寂。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都是杂草丛生、荒无人迹。直到300多年前,走西口的山西人来到这里,形成了包括王家、邢家在内的四大家族之后,古城周边才再次喧嚣起来。   隋朝重置五原郡,但是郡治及所辖地区均已移至今巴彦淖尔市的河套地区。   古城佳话   这座具有2300余年历史的古城,留下了崔、王昭君等人深深的足迹。   东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崔以“至孝独行之士”为朝廷所器重,来到麻池古城,就任五原郡太守。史书记载:“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他与蔡邕齐名,并称“崔蔡”,著有《四民月令》《政论》等。   关于崔,麻池镇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崔任五原郡太守时,五原郡在经历了王莽新朝、南北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