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人类学视野中汉民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雪球人类学视野中汉民族

雪球人类学视野中汉民族   将汉民族投放到人类学视野中进行全方位审视,使广西民族学院教授徐杰舜先生成为该领域里一位卓而不群的人物。他那本用6年时间撰写成的《汉民族发展史》,曾经结束了汉民族没有专史的历史。而今,徐先生的又一部力作《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再一次引起震动。值此中华民族迈进新千年之际,本刊特约徐杰舜先生撰文,以飨读者。   雪,是一种神奇而又美丽的自然景观。当雪花飘飘之时,大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当雪花凝聚成雪球滚动之时,雪球会越滚越大,越滚越结实。   汉民族,这个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民族,也颇具雪的特性。从遥远的古代起,她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美丽、富饶、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她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摇篮,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之中,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像滚雪球一样,融合了许多民族,凝聚而形成;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结实,发展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因此,我们可以将汉民族比喻为一个硕大无朋的雪球。   《红楼梦》中有一句名言,谓之“大有大的难处”。汉民族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民族,要认识它也真是太难了。现在,让我们在人类学的视野中认识一下汉民族。   族群互动:汉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内因   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结果。对此,笔者所著的《汉民族发展史》曾作了详细的论述,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会导致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当时由于理论缺乏,没能探讨这个问题,现在从人类学的族群理论来看,应该是族群的互动导致了民族融合的发生。   先秦之时,在汉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夏、商、周诸族群的区别是十分鲜明的。就服饰来说,夏尚黑,商尚白,周则兼用之。不仅衣服的颜色不同,而且衣服的纹饰也不同,“夏后氏,山;殷,火;周,龙章。”此外,葬制、社树、历法、宗教信仰等也都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族群性,此即《礼记#8226;丧记》所云:夏“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嘉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表现出朴质、温厚,又比较野蛮的族群性;商“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表现出放荡、凶狠、好胜的族群性格;周“亲而不尊。表现了温文尔雅,以巧取利的族群性。   不仅中原的夏、商、周诸族群区别鲜明,就是中原诸族群与周边诸族群的区别也是十分鲜明的。《礼记#8226;王制》中就有一段学者们熟知的论述,其云:   “中国、夷、蛮、戎、狄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语言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译。”   先秦族群的区别虽然十分鲜明,但族群之间的互动却无时无刻地发生着。一方面是婚姻的互动,《国语#8226;周语》记载:周襄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晋献公……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又如东夷须句国人成风是鲁僖公之妾;赤狄别种潞子婴儿的夫人是晋景公的姐姐。凡此种种,婚姻互动的情况不胜枚举。   另一方面是文化的互动,拿《诗经》来说,它是中原地区夏、商、周三族融合的产物,也可以说是周文化的代表。它所反映的基本上是夏、商、周三族的现实生活和历史。但到春秋后期,《诗经》从中原地区向四方传播普及。以在南方影响最大的楚民族来说,自称“蛮夷”的楚民族受周文化的影响,也能诵读《诗经》了。《左传》昭公元年记载:“令尹享赵孟,赋《大明》之首章,赵孟赋《小宛》之二章。”《左传》昭公七年又记载:“(芋尹)无宇辞曰:‘……《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仅如此,楚庄王八年(公元前606年)攻打陆浑戎时,陈兵周郊,问九鼎大小轻重,说明楚民族对夏、商、周三族都十分珍重和视为宝贝的“九鼎”,也同样是十分珍重和视为宝贝的,其中原因除“九鼎”是权力的象征以外,也反映了文化上的互动。   正是由于族群互动这个内因的作用,才使春秋战国之时的民族大融合成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从而促成了汉民族的横空出世。   秦汉之时,刚刚横空出世的汉民族约有3200万人,发展到汉平帝元始2年(公元2年)时也仅达5900万人。但历经魏晋南北朝之后,到唐代前期人口已达8000万到9000万之间;又经唐末五代,到北宋大观3年(1109年)人口突破1亿,再经宋辽夏金元的发展,到明万历28年(1601年)人口达1.5亿,及至清道光30年(1851年)人口已达4亿以上。从上述汉族人口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每经历一次动乱和战乱,人口不是锐减而是激增,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所谓少数民族“汉化”的结果。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两次大分裂时期,即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