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免疫.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免疫.ppt

糖 尿 病 的 分 类 Ⅰ型糖尿病的特征: 病情重、发病急、有酮症倾向 年龄主要是幼年及青少年,较瘦小 患者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 常由自身免疫反应损伤而引起 Ⅱ型糖尿病的特征: 病情较轻,起病缓慢, 肥胖者较多 主要原因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 对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有效 有较强的遗传易感性 *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 Ⅰ型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症状明显。 Ⅱ型糖尿病患者起病缓慢,症状相对较轻甚至缺少症状。有的仅表现为乏力,有的出现并发症后促使其就诊,如视物模糊、牙周炎、皮肤感染等。 慢性并发症:大血管病变——冠心病、脑血管病 小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 神经系统并发症——感觉异常、运动神经受累 糖尿病足——足部溃疡、坏疽 眼部并发症——视网膜水肿、白内障等 * 糖尿病的诊断 血糖监测:电子血糖分析仪 采血针 采血笔 专用试条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是 3.9-6.1 mmol/L,高于7.0 mmol/L诊断为糖尿病,6.1-7.0 mmol/L间称为空腹血糖增高 饭后两小时的血糖 :正常餐后两小时血糖范围是 3.9-7.8 mmol/L。餐后血糖 的诊断标准是 11.1 mmol/L以上。7.8-11.1 mmol/L间称为餐后血糖增高。 * 糖尿病的治疗 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 双胍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 餐时血糖调节剂 (2)胰岛素:Ⅰ型糖尿病,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腹壁注射吸收最快, 其次分别为上臂、大腿和臀部。 胰腺移植和胰岛细胞移植 * 类风湿性关节炎 定义:以关节病变引起肢体严重畸形,关节滑膜炎及浆膜、心肺、皮肤、眼、血管等结缔组织广泛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特点: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 * RA 患者手指关节实质性损伤 * 患者,女,35岁。病人于5年前,无何诱因开始两手指关节疼痛,晨起时感觉疼痛的指关节僵硬,时过不久,两腕关节也开始疼痛,时轻时重。近1年来病情逐渐加重,指关节与腕关节均变形。在病程中病人感觉周身不适,有时发热,食欲不振。 考虑诊断为什么病,做何辅助诊断检查? 病例分析 * 病人为年轻女性,病情的主要特点为手指关节与腕关节长期疼痛、有晨僵、肿胀、畸形。 辅助检查:类风湿因子、血沉、X线检查 X线主要是骨质疏松,以至关节腔狭窄。 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大关节疼痛,且有对称性、多发性、游走性疼痛的特点,恢复期关节可不遗留任何畸形。 诊断依据 * 病例举例 患者,女,30岁。病人于2年前无任何原因开始发热(体温37.5-38.5之间),伴疲倦,体重下降,膝关节疼痛。上述症状时而缓解,时而出现。2个月前两颊部出现红斑,病人自认为是阳光照射所致,近来面部红斑越来越明显,而来我院求诊。 * 免疫复合物在 SLE 患者皮下沉积 * 病案举例 患者女性,12岁,2005年3月底发现膝关节周围的皮肤出现出血点,到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尿中RBC++++,经过治疗,时好时坏,2005年10月16日到我附属医院儿科就诊。 体检:皮肤紫癜已经消失,有少许咳嗽。余正常 实验室检查:尿潜血250U,镜下RBC+,补体总量正常,C3正常,C4(0.061,正常值0.16),肾功能正常,肝功能正常。免疫复合物升高。 血常规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 诊断: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 *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 1.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免疫隔离部位(immunological privileged sites):脑、睾丸、眼球、心肌和子宫。手术、外伤、感染时该部位的抗原可释放出来。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 * 2.自身抗原的改变 生物、物理、化学以及药物等因素可以使自身抗原发生改变。 * 3.分子模拟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有些微生物与人的细胞或细胞外成分有相同或类似的抗原表位,在感染人体后激发的针对微生物抗原的免疫应答,也能攻击含有相同或类似的抗原表位的人体细胞或细胞外成分,这种现象被称为分子模拟(molecular mimicry)。EBV与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柯萨奇病毒与胰岛β细胞,化脓性链球菌与肾小球基底膜、关节滑膜、心内膜,肺炎支原体与冠状血管。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