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人类疾病的病毒 .ppt
(二)人乳头瘤病毒 乳头瘤病毒属于乳多空病毒科,乳头瘤病毒属,包括多种动物的乳头瘤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 1、生物学性状: 球形,无包膜,立体对称,具有9个ORF,dsDNA,已发现60型 * 2、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播途径 所致疾病 直接接触感染 先天感染(产道感染) 性感染 不引起病毒血症 临床表现多样性(疣) 与宫颈癌有关(疫苗) * * * * (三)出血热病毒 1.汉坦病毒 属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多布拉伐病毒、等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及汉坦病毒肾综合征(HPS)的病原 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首先由韩国在1978年从该国疫区捕获的黑线姬鼠肺组织中分离出,并根据分离地点称为汉滩病毒 * 疫源地遍及世界五大洲 我国是HFRS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本世纪30年代首先在黑龙江省孙吴县发现此病 80年代中期以来,年发病人数超过10万,病死率为3~5%,有的地区高达10% 分地区性和季节性 *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潜伏期一般为两周左右,起病急,发展快 典型病例具有三大主症,即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 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水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HFRS的发病机理很复杂 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免疫细胞 病毒直接作用 、免疫病理损伤 * 2.新疆出血热病毒 自然疫源疾病,主要分布于有硬蜱活动的荒漠和牧场 野生啮齿动物(牛、羊、马、骆驼等)是储存宿主 传播媒介为亚洲璃眼蜱,病毒也可经卵传递 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4~5月为流行高峰 潜伏期7天左右,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疼痛、出血及中毒症状 病后免疫力牢固 * (四)黄病毒 有包膜,单正链RNA,二十面立体对称。包括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黄热病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由节肢动物传播的虫媒病毒 与甲病毒共同特征 1.小球状。 2.单正链RNA 3.对热等敏感,不耐酸 4.由节肢动物传播的 * 临床症状 1.脑炎:乙脑、森林脑炎、东方马脑炎 乙脑病毒 * 乙脑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单正链RNA 有包膜 二十面立体对称 三种结构蛋白 E 镶嵌在包膜上的糖蛋白 M 位于包膜的内面 C 为衣壳蛋白 抗原性稳定 * 致病机制 带毒蚊虫叮咬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淋巴节内增殖 少量入血 肝、脾单核巨噬细胞内增殖 二次病毒血症 突破血脑屏障 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 顿挫感染 * 传染源及储存宿主? 主要传染源是家畜、家禽 猪→蚊→猪的传播环节 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可终身带毒 传播媒介 三带喙库蚊、伊蚊、按蚊 易感人群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通常流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 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 * 乙脑的预防 灭蚊防蚊 稻田养鱼或洒药等措施控制稻田蚊虫孽生;在畜圈内喷洒杀虫剂 人群免疫 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对象主要为流行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 在流行前1个月开始,间隔7~10天复种1次,以后每年加强注射一次 * 2.无特殊部位的全身感染:登革热 *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感染引起登革热 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 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佛山首次发现本病,以后在海南岛及广西等地均有发现 * 致病机制 带毒蚊虫叮咬 网状内皮系统增殖 第一次病毒血症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网状内皮系统 第二次病毒血症 感染细胞释放激酶等 大量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病理变化 * Poly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2. Integrase 3. Protease (cuts polyproteins) 3. POL gene-Enzymes * 3、培养特性 在体外,只感染CD4+T的细胞和巨嗜细胞。培养液中可测到逆转录酶。 HIV动物感染范围窄,仅黑猩猩和长臂猿,一般多用黑猩猩做实验。但无论黑猩猩或长臂猿感染后都不发生疾病 * 4. 抵抗力 HIV对热敏感。56℃30min灭活,但在室温保存7天,仍保持活性。不加稳定剂病毒-70℃冰冻失去活性,而35%山梨醇或50%胎牛血清中-70℃冰冻3个月仍保持活性。对消毒剂和去污剂亦敏感,0.2%次氯酸钠0.1%漂白粉,70%乙醇,35%异丙醇、50%乙醚、0.3%H2O20.5%来苏尔处理5′能灭活病毒,1%NP-40和0.5%triton-X-100能灭活病毒而保留抗原性。外紫外线、γ射线有较强抵抗力 *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传染源为HIV感染者。传播方式主要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老年人防骗知识课件下载.pptx VIP
- 3,5-二氯-2,6-二甲基-4-羟基吡啶的生产工艺.pdf VIP
- 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第三部分数据校验规则V1.0.doc VIP
- 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第二部分:数据发布格式.doc VIP
- Unit 2 Bridging Cultures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高中英语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 40-50之间离婚协议书.doc VIP
- 清华大学八字班数学分析1期中 于品(1).pdf VIP
- 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第一部分数据采.doc VIP
- 《陋室铭》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新版 .pptx VIP
- 于品 清华丘班数学分析讲义.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