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P4天然地震学.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P4天然地震学.PPT

二、用远震体波获得地球内部速度结构 横 波 分 层 三、地震层析成象(Seismic tomography) 层析成像的理论是Radon变换,即对穿过物体内部的射线携带的信息进行投影重建,以恢复物体的内部影像。 层析成像从不同波场角度可分为地震层析成像、大地电磁层析成像和位场层析成像。 地震层析成像可分为反射波场层析成像和面波层析成像和衍射地震波层析成像。 地震层析成像(Seismic tomography) 地震波层析成像从不同波场角度亦可详细地分为直达波ST、反射波ST、折射波ST和面波ST. 从算法上可分为射线理论层析成像和波动方程层析成像。 1.秦岭地震层析成像剖面 大别造山带地震层析成像剖面 天山地震层析成像(平面) 5km 27km 50km 71km 120km 171km 四、面波与地壳上地幔结构 面波频散 勒夫波的传播速度: 在半无限均匀介质中,不产生勒夫波,产生的瑞利波无频散。 第三节 震相及走时方程 地震仪把地面震动分解为南北、东西、上下三个分量经放大记录在图纸上,就得到了天然地震记录——地震图。在地震图中,一个清晰的震动脉冲的初至时刻称为地震相。不同的地震相表示不同传播路径的地震波。天然地震相的识别也是依据地震波的运动学(走时、震中距与速度)特征和动力学(周期、振幅、相位及震动方向)特征。 一、近震震相及走时方程 震中距在100km~1000km范围内所记录到的地震,称为近震。 1.直达波 2.莫霍界面上的反射波(P11和S11) 3.莫霍界面下上地幔顶部的折射波(Pn,Sn) 4.康拉德面上的反射波(P*,S*) 近震走时曲线 直达波 反射波 折射波 二、远震震相及走时表 震中距超过1000km(即地心角10°)接收到的地震称为远地震相。震中距大于11000km(地心角105 °)称为极远地震相。 由于地球结构大致分为壳、幔、核,有体波(P,S),转换波,还有面波。 (1). 从震源经过地幔到达地表某台站的回 折波(P,S)叫远震直达波。 (2). (P,S)在地面反射一次用PP和SS表示。反射两次用PPP和SSS表示。P波反射后转换为S波,记为PS。S波转换为P波,记为SP。同理,可以有PSP,PPS,SSP等。 远地震相 (3). P,S波在地核界面反射或反射转换时, 相应产生PcP,ScS及ScP等波(c表示波在地核界面的反射)。 (4). P波穿越地核以及发生转换,可产生 PkP,PkS(k表示P波在地核内的一段射线)。 S波投射到核界面,在核内只产生折射P波, 待穿出核界面外转换为S波,称为SkS,P波在核内反射一次时,产生PkkP和PkkS波。 地幔折射波与地核穿透波 (5). 远震能经常记录到基阶瑞利波和勒夫波。它是研究地壳结构的重要信息。 第四节 地震波射线性质及地球内部波速的计算 一、射线参数 在三角形OA1A2 中应用正弦定理: 令层数无限增加,而层厚趣于无限小,得到速度连续变化情形:V=V(r). 射线由折线变为光滑曲线。射线上任一点都有: 当半径与地面上的速度给定后,射线参数 只是射线对地面的入射角的函数。 二、射线走时方程 三、本道夫定律 四、不同的速度分布对射线形状及走时曲线形状的影响 由本道夫定律知,一族出射角不同的射线它到达地面各点的p值亦不同。表现在走时曲线上各点切线斜率不同,所以速度的变化与走时曲线形态的变化关系必然在dt/dθ中反映出来。设在t-θ坐标系中,当d2t/dθ20时,曲线凸向θ轴(凹向t轴),当d2t/dθ20时,曲线凸向t轴(凹向θ轴)。 θ R rp1 rp2 rp3 对于出射到地表的 射线顶点半径都随 θ增大而逐渐减小。 即dr/dθ0. 地球内部的速度V(rp)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即速度的变化率d V(rp)/d rp0,则有 见前图(上一张幻灯片)。 (一)速度随深度连续变化 (二)低速层的影响 (三)高速梯度带的影响 五、计算地球内部波速的古登堡方法 六、赫格罗兹一维歇尔特积分法 第五节 用天然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一、用近震体波研究地球上地幔结构 1.反射波(P11)的利用 在x2-t2坐标下,采用回归分析,可求出斜率k=tgα=1/V2和截距b=(2H-h)2/V2,显然有 2. 折射波(Pn)的利用 已知震源深度h,又从P11求得莫霍面以上的速度V,当莫霍面近水平时,折射波时距曲线的斜率的倒数即为上地幔顶部的速度速V2。 3.直达波和折射波的联合应用 4.折射波时间项法 由折射波时距曲线在t轴上的截距t0α,求得炮点下的莫霍界面深度H0,若已知V1、V2,则第N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