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恨歌白居易的教案.doc
长恨歌白居易的教案
长恨歌是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那么,下面是给大家整理 收集的长恨歌白居易的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此诗叙事详略适宜,舒卷自如。如“安史之乱”爆发,因 不是重点所在, 只以两句诗作扼要的叙述交待,而对李, 杨二人的绵绵长恨,则不惜笔墨,大肆铺叙。在宛转叙述故事 情节发展的同时, 倾注了自己的丰富感情,使这首叙事 诗含带了浓郁的抒情成份。如“圣主朝朝暮暮情”,“此恨绵 绵无绝期”这样直接抒情的语句自不消举说,使诗中的一些 景物描写,也渗透着沉甸甸的情感。如“黄埃散漫风萧索” 以下四句诗,描绘的是李隆基入川途中的景色,也融和着唐 玄宗惨淡灰暗,寂寞凄伤的心情。又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 雨梧桐叶落时”两句,是叙事,是写景,也是抒情。全诗始终 贯穿着叙事,抒情,写景熔于一炉的特色,又富有变化,时而 叙事,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或者以叙事与抒情结合,或者以 抒情与写景结合,或者以写景与叙事结合,三者变换灵活自 由,转接自然和谐。如以第三部分为例:首两句含情叙事,由 ‘信马归”引归来池苑皆依旧”的感叹;又由‘池苑皆依 旧”自然转人对“太液芙蓉未央柳”的描写,再由景物联想 到人一一“芙蓉如面柳如眉”,由景而及情,引发出“对此如 何不泪垂”的伤叹哀悼。总之, 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 物情感变化的需要,充分发挥叙事,抒情,写景三者的长处, 使它们既各尽其责,又互相配合协调,共同为表现主旨,刻划 人物而服务。
长恨歌白居易的教案2 —、教学要求
1、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2、 了解《长恨歌》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
3、 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深刻历史教训。
二、学习要点
1、 题解关键词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 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 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 而是通过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 自己去揣摸,去感受。
2、 内容提示
本篇是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妃的爱情悲剧所创作的 长篇叙事诗,与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互相映衬,各 具特色。
诗篇可分为四个层次:(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 国;(2)马嵬生离死别,蜀中伤心断肠;(3)还都触景生情, 回宫绵绵相思;(4)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
诗篇既有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 国的讽喻。叙事曲折婉转,抒情缠绵炼恻,移情入景,情景 交融,烘托气氛,刻划心理,是古代杰出的叙事诗篇。全诗 语言流丽,声调和谐,适于反复吟诵。
三、 生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 南人。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 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 朝廷官员。他自幼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 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曾 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他小小年纪就 离家避难,南北奔走,备尝艰辛。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 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 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还写过一首寄 兄弟与妹妹的七律:“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 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这些诗写出 了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 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
贞元十六年(800), 29岁的白居易以第四名及进士第, 结识元稹,遂成莫逆之交,他们被后人并称为“元白”。32 岁步入仕途,被授校书郎。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因 得罪当时的宰相李吉甫,白居易不幸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 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 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 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后来曾被贬为江州司 马。为避嫌消灾,也为消解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情自 娱,并且开始信佛,寻找精神倚托。虽则消极、蓄妓、耽酒、 信佛,但他仍政绩斐然,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任杭州刺史时 曾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把这个湖堤命 名为‘白堤”。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 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 大。后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四、 作品
1、作品概述
白居易前期的政治思想以“兼济天下”为主,写下了大 量政治讽喻诗。但贬官江州之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 从“兼济天下”转为以独善其身为主。在文学创作上,白居 易最突出的贡献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特 别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提出了 “文章合为时而着,歌 诗合为事而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