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脂和生物膜.ppt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脂和生物膜.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以β-谷固醇(β-sitosterol)为最多 酵母含麦角固醇(ergosterol) 1. 胆固醇是含有羟基的固体醇类化合物 胆固醇仅含一个亲水性的羟基 ,疏水性极强,不溶于水而溶于非极性溶剂。 胆固醇熔点较高(149℃),在常温下以固态形式存在。 2.胆固醇的羟基酯化为胆固醇酯 (二)胆固醇是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成分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成分之一,但亚细胞细胞器(subcellular organelle)膜含量较少。 胆固醇因含环戊烷多氢菲环使得其比细胞膜中其他脂质成分更强直(rigidity)。因此,胆固醇是决定细胞膜性质的一种重要分子。 (三)胆固醇可转化为一些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固醇类化合物 1. 胆固醇可转化为类固醇激素 人体内利用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主要类固醇激素 器  官 合成的类固醇激素 肾上腺 皮质球状带 醛固酮 皮质束状带 皮质醇 皮质网状带 雄激素 睾丸 间质细胞 睾丸酮 卵巢 卵泡内膜细胞 雌二醇、孕酮 黄体 2. 胆固醇可转变为胆汁酸 胆固醇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是在肝细胞中转化成胆汁酸(bile acid) ,随胆汁经胆管排入十二指肠。 胆汁酸具有促进脂类消化与吸收、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等作用。 3. 胆固醇可转化为一些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固醇类化合物 胆固醇 7-脱氢胆固醇 皮肤 维生素D3 紫外线 胆钙化[甾]醇(cholecalciferol) 第二节 生物膜及跨膜转运 Biomembrane and Transport Across Membranes 生物膜(biomembrane)是指构成细胞的膜结构。 细胞质膜 细胞内膜 :包绕在细胞最外层的膜,有利于保持细胞内环境恒定。 :是构成各种细胞器的膜,有利于各种细胞器发挥特殊的功能。 一、以脂类和蛋白质为主组成的 脂双层是生物膜的基本结构 (一)生物膜由脂类、蛋白质和少量碳水化合物组成 一些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生物膜 蛋白质(%) 脂类(%)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脂类 细胞膜 人红细胞 49 43 8 1.1 小鼠肝细胞 46 54 2~4 0.85 阿米巴 52 42 4 1.3 大鼠肝核膜 59 35 2 1.6 线粒体外膜 52 48 2~4 1.1 线粒体内膜 76 24 1-2 3.2 脂类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一些生物膜脂类成分 脂类 人红细胞 人髓鞘 牛心脏线粒体 大肠杆菌 磷脂肪酸 1.5 0.5 0 0 磷脂酰胆碱 19 10 39 0 磷脂酰乙醇氨 18 20 27 6.5 磷脂酰甘油 0 0 0 18 磷脂酰肌醇 1 1 7 0 磷脂酰丝氨酸 8.5 8.5 0.5 0 心磷脂 0 0 22.5 12 鞘磷脂 17.5 8.5 0 0 糖脂 10 26 0 0 胆固醇 25 26 3 0 生物膜含有的蛋白质 (膜)内在蛋白质 (intrinsic protein) (膜)周边蛋白质 (peripheral protein) (二)脂双层是生物膜的基本结构 1. 脂双层结构经多种途径得以证实 根据磷脂的性质,磷脂在水溶液中极性头部总是面向水,疏水尾互相聚集避免与水接触,因此会自动形成团粒或者片状双层结构。 人工制备脂双层 溶于有机溶剂中的磷脂滴在将水分隔的塑料板的小孔中 分散的磷脂在水中聚集 除去有机溶剂 平面脂双层 塑料板分隔 脂质体 水 水 生物膜结构示意图 2. 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1)磷脂和蛋白质均能在生物膜中侧向扩散 2)温度和生物膜组分影响膜流动性 3. 所有生物膜均是不对称的 膜分子的不对称性决定膜功能的不对称性。 4. 流动镶嵌模型可以解释生物膜的许多生理现象 生物膜由定向排列的脂类和球状蛋白质组成的二维溶液。脂双层既是膜内在蛋白质的溶剂,又是通透屏障。膜内在蛋白质除了受到特殊的相互作用限制,可以在脂中自由侧向扩散 。 二、不同物质通过脂膜跨膜转运的机制不一 (一)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大都通过专一性转运蛋白的作用 根据转运的机理不同可分为: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 转运蛋白(transporter) 细胞间通道(cell-to-cell channel) ATP驱动泵(ATP-powered pump) 所有负责转运的蛋白都是跨膜蛋白。 1. 离子和极性小分子可经细胞间通道转运 细胞间通道又称间隙连接 (gap junction),是由相邻的两个细胞质膜间形成的不连续连接区。 间隙连接蛋白 2. 特定的离子和分子经转运蛋白转运 转运蛋白又称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可转运各种离子和分子。 根据每次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