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贫困文化论的误用与滥用-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第35卷 第5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0月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贫困文化论的误用与滥用淤
李文钢
[摘摇 要]摇 美国人类学家在研究墨西哥城市底层群体的过程中提出了贫困文化论。 在中国的现代化
进程中,贫困文化论被一些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引入用于指称少数民族群体的传统文化。 文章从发生
学的意义上梳理了贫困文化论的原初含义,回顾了其传入中国之后的意义变迁,并批评了贫困文化论在
中国的误用与滥用情况。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现代化的反思,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重新得到承认,造成了
贫困文化论和民族文化多样性话语的当代并置和矛盾冲突。 最后,以人类学的整体主义文化观批评了
国家发展主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两种矛盾态度。
[关键词]摇 贫困文化论;误用与滥用;文化多样性;整体主义;文化观
摇 摇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中流行的社会科学概念基本上来自于西方国家,这些产生于西方社会、经
济、文化背景中的社会科学概念在进入中国之后面临着本土化问题,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概念的意义
和内涵往往会被重新解释而发生变化。 金观涛和刘青峰指出:“我们研究过的若干中国当代重要
[1]11
政治观念的形成,几乎都经历了‘选择性吸收爷‘学习爷‘创造性重构爷三个阶段冶 。 因此,通过对
概念的产生背景、进入中国的历史过程、意义转化与创造性重构过程的考察,可以看到现代中国主
要的话语形态的建构过程。 本文的研究就属于观念史研究的范畴,试图讨论的主要问题是贫困文
化论作为一种解释致贫原因的流行理论,它在西方国家产生的背景、传入中国的原因、中国的一些
学者与政策制定者对贫困文化概念的理解,以及使用这个概念指导民族地区减贫实践的过程。
本文的研究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贫困文化论在中国的传播、意义变迁过程进行考察,
目的是要反思在现代国家发展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的情况下,国家如何使用发展和进
步的话语将与国家主导的经济发展路径不相契合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构为贫困文化,以此说明
贫困文化论在中国存在误用和滥用的情况;二是检讨处于发展主义时代的国家在推动经济发展过
程中,一方面将少数民族所处的贫困状态解释为贫困文化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在积极利用少数民族
的民族文化多样性推动经济发展,国家将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贫困话语和民族文化多样性话语并
置的做法使得两者之间常常存在矛盾和冲突;三是基于人类学的整体主义文化观,批评在国家视野
中少数民族文化成了可以任意拆装的“文化散件冶,通过国家力量改造那些阻碍现代经济发展的少
数民族文化要素,同时又通过国家力量保留和传承那些能够促进或者实现现代经济发展的少数民
族文化要素,最终少数民族文化被客体化。
一、贫困文化论的产生背景
贫困是一个古老的社会经济现象,不同时代和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者都对贫困现象的产生
[收稿日期]摇 2017 05 30
[基金项目]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南边疆民族政策实施结果的人类学研究冶(批准号:
14JJD850008);2016年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016JD011);贵州省
科技计划项目“多重耦合的大扶贫战略建构与实践研究———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核与贵州经验冶(合
同编号:黔科合基础[2016]1526鄄2号)。
[作者简介]摇 李文钢,贵州财经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邮编:550025。
淤摇 感谢复旦大学潘天舒教授对本文提出的修改意见。
第5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李文钢:贫困文化论的误用与滥用 ·23 ·
原因进行了探索。 在致贫原因的解释方面,迄今为止学术界形成了两种研究路径:一种是从社会结
[2]
构的角度解释贫困的形成,另一种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贫困的发生机理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