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社科网.PDF

网络舆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社科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舆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靳雪妍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 摘要:近年来,网络在舆论引导中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成为当代大学生 “发声”的主要载体,但其局限 性和不确定因素也使常成为纷扰舆论的发端。如何辩证地看待网络在舆论引导中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如何 扬长避短,提升网络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舆论引导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不容忽视的问 题。 关键词:网络舆论;大学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F713.8 ,G206.3 文献标识码:A 一、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及微博传播的特征 社会舆论的传播习惯于依赖高效率、低成本和影响力广泛的渠道实现,互联网作为新兴 的“第四媒体”,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舆论的一大主要发源地、聚集地和多种观点 的交锋阵地。毫不夸张地说,网络舆论已经不仅仅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己经成 为了社会舆论的代名词,更是成为我国舆论引导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形成是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网民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传统 媒体通过与网络媒体的碰撞交流,潜移默化地对信息传播过程进行议程设置;受众通过微博、 微信等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讨论,得到相对一致的观点看法,形成公众议程;之后媒体通过 研究受众的反馈,调整或改变议题、议程。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在多方议程的互动和博弈中形 成。 二、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受众特性 1.群体数量庞大,呈现 “群体复杂性” 现今我国大学生群体数量庞大,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群体特性,用物理学家菲利普·安德 [1] 森(Philip Anderson)的话来说,意味着 “多即不同 (more is different ”。他认为, 群体环境下的个体会表现出在研究单个人时谁也无法预期的行为。群体不简单地只是个人的 集合体而已,网络世界的 “拟态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及感受, 而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心理承受能力、社会认知度等的不同,对于同一舆论事件所呈现 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2.主体意识强烈与心理成熟度低的矛盾 当代大学生接触媒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且与媒介的关系中处于主体地位,能够按照自 - 1 - 己的意愿调节和控制。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更强,思维更具批判性和逻辑性,对社会热点 事件及政治、经济等信息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意识和关注度,在追求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同时, 他们又由于社会阅历尚浅、心理素质偏弱、分析判断能力尚未成熟等,极易受到来自同伴及 其他社会成员的影响,出现“人云亦云”盲目跟风的心理。 3.获取信息途径广与对媒介信任度低的矛盾 信息的公开化和信息获取的便利化,都为高校学生获取相关资讯提供了条件。但近几年 舆情事件的不断反转和大量的谣言削弱了受众对于媒介的信任,“沉默的螺旋”并未因网络 的匿名性、公开化等特点而彻底消失,大量“水军”使得信息存在被操纵的倾向性,虚假信 息和不良信息也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度,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在如何判断谣言、暴力、色 情等不良信息,如何抵制舆论操纵者等方面仍不完善,为网络环境的净化带来了难度。 三、网络舆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2] 正如诺依曼所说 “舆论是社会的皮肤 ”,大众传媒通过舆论导向功能、议程设置功能 等方式传播价值倾向、行为方式与人生信仰,从而有效引导公众价值观的形成。网络社会热 点事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参与社会话题讨论时,大学生会不自觉地把目光投放到现实 生活里,将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外融于行。 由于具有相同的身份识别,大学生群体在行为及思想意识上体现出趋同特征,在“同群 效应”的影响下,容易受外界影响盲目跟风,特别是当一种强烈的同质化力量单面塑造大学 生价值观时,就容易导致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认同危机,弱化大学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