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教学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定风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词人的形象,知人论世,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学习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词人淡定从容、豁达洒脱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学习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播放邓丽君的歌曲《但愿人长久》,营造教学氛围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2、由歌词中的名句引出作者苏轼,并联系他的名篇名句初步把握诗人的形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兄弟情深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江城子·密州出猎》 ——渴望建功立业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壮志难酬 明确:苏轼,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除了这些品格以外,他还有着怎样的伟大胸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另一首名作《定风波》,再一次来感受他词中阔达渺远的意境和豁达的胸襟,把握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吧。 ? 二、整体感知,初赏《定风波》 1、播放范读录音,提示朗读诗歌必须注意的问题: 朗诵诗词,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一般可以通过语音的轻重、长短、升降等方式来突出情感。请同学们注意音频文件的范读,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 ?明确:宋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当年,苏轼官至翰林学士时,问自己的幕僚说:“我的词跟柳永的词这么样?”对方答道“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手执红牙板,吟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的词,必须要找关西大汉,怀抱铜琵琶,手绰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只有女孩才能把那种韵味唱出来,而苏轼“大江东去”就必须找关西大汉唱呢? 不同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诵读时就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做一趟关西大汉,通过诵读来学习苏轼的另一佳作《定风波》。希望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跟苏轼达到心灵相通。 2、整体感知,让学生说说这首词作的大意。 明确: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去。 ?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这雨有甚么可怕?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 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好似在招手欢迎我。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真是晴雨无常!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好(?却可过着平静安定的生活)。 3、让学生小声再次朗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a、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从《小序》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明确:从“莫听~徐行”意思是: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主人公既有的步伐,“我”依然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前行,视风雨为无物,表现得镇静、潇洒。 b、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词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 c、苏轼在“沙湖道中遇雨”,那么,他的人生有没有经历什么风雨呢?请结合原文的诗句分析,用一两个词(或短语)概括词中苏轼的形象。 ? 三、把握形象,再赏《定风波》 1、齐读一遍,请同学们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词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 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 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2、? 苏轼在“沙湖道中遇雨”,那么,他的人生有没有经历什么风雨呢?请结合原文的诗句分析,用一两个词(或短语)概括词中苏轼的形象。 明确: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在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这几年,他内心当然有痛苦的一面,但他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定风波》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一事来抒写作者的心境。 (背景穿插,知人论世)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遇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旷达。也无风雨也无晴。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有几分禅意了)…… 小结: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

文档评论(0)

183****34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8月0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